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8月, 2005 起發佈的文章

【隨手記】把Blog送上外太空

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總之如果覺得外太空挺安靜的,不妨把自己的Blog送上外太空吵吵外星人也不錯。 連結在這裡: http://www.bloginspace.com 大張的圖請點 這裡

理想中的電子書(4)

就隱私上而言,手機或PDA的閱讀比電腦還要隱私,出門帶著手機的機率一定大於帶laptop出門的機率,加上目前PDA逐漸與手機整合,在閱讀軟體上,Acrobat有PDA版本的Reader,Zinio則是有Tablet PC版本的Reader,目前還有許多小型的軟體商自己行研發閱讀軟體,所以這塊大餅還在瓜分當中,誰都沒有取得領先地位,也許這些軟體商們會抱怨手機或PDA螢幕太小,但其實只要換個方式去想,重新的去規劃內容,如果誰先想出適合在手機螢幕裡閱讀的軟體,就極可能搶走這塊大餅,相信我,沒有人喜歡拿著墊板在耳朵旁邊說話的。 目前手機市場的需求是體積要小但螢幕要大,所以,傳統出版商所提供的內容必須要衡量是否真的適合於手機或PDA閱讀,如果能了解這個閱讀市場的需求,製作的廠商也需要有這樣的技術,如果能在這幾種閱讀器裡真正的以「閱讀者」的角度去設計,再以成本節省及行銷來考量的話,我相信這個市場指日可待,而目前的電子出版商們也不要老是拿一些預估數據來畫大餅,我一直都不是很相信「數據」這種東西,特別是「預估」,有太多人分析技術沒學好,也有太多人只會跑數據而不會作合理的分析,而這些數據有很多都是拿國外的數據來預估國內電子書市場的成長。 以美國來說,由於他們幅員遼闊,加上網路硬體完善,用電子書的方式自然會比望穿秋水還來得方便,甚至更隱私,但不論台灣或是對岸,有著死腦袋的閱讀習慣和文人的臭脾氣,真要出版電子書很難,而且,每一家電子書不論經銷商或是出版商都要求獨占電子形式的版權,就像平面出版商一樣,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沒信心,說白一點,他們對作者們的作品沒信心能賺錢又或是對讀者沒信心。 恐怖小說大師Steven King就曾經在自己的 網站上 公佈部份小說情節來吸引讀者,甚至以「閱讀者付費」的觀念向讀者收費,因為他對自己的小說有信心。台灣最經典的是1998年由 痞子蔡 出版的「第一次的親蜜接觸」一書先在網路上大為流傳後再出版成書,實體銷售量似乎也不錯,去年或是前年,「 我的心遺留在愛情海 」、「 我的住院日誌 」這些書的實體銷售量也不致差到哪去,也依然在自己的網站上存活,甚至有另一個宣傳的效果,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內容都具有獨特性,而且,他們是「第一個」卻也不是死在沙灘上的那一個,反而隨之在後的較容易掛點在書海裡,搞不好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放在網路上自己爽。 我要說的是,請各位出...

理想中的電子書(3)

目前電腦螢幕的主流大約在17或19吋的螢幕又或是乾脆轉接到液晶電視上來看。就單純以電腦螢幕來說好了,最適合眼睛閱覽的網頁字型大小應該是12 pt甚至14 pt(pt:點),但近來許多網頁設計師為求整體網站的美觀及受到字型的限制(字型若放大可能會出現毛邊)或是個人的審美觀點,將字型縮小至10 pt,如現在這個Blog是以10 pt的字型為主,原因在於規劃不當,導致若將字型放大至12 pt會亂成一團。就算螢幕再大,一般人眼睛的第一眼也都是螢幕中央處,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網站會在兩邊留白,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導覽的作用,讓人知道由左而右閱讀後再由上而下閱讀;若是完全做滿整個網頁,會讓人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甚至感覺雜亂。由於現在的市場追求美感為第一要件,所以許多網頁的板型是以PhotoShop先畫好,依據平面設計的原理再加以變化,透過裡面的發佈程式做成網頁,而非由一般網頁編輯器完成,所以很多網頁看起來就像平面廣告一樣,這也是因為市場需要而扭曲了網頁設計師應該要有的能力。 回到主題,我們拿到實體雜誌時,可以發現裡面的字體其實非常的小,估記約10 至11 pt左右,但我們可以拿近一些閱讀,但是出版成電子書後,同樣是10 pt大小的字要做成「與實體書相同的外表、感覺」,受限於螢幕大小及邊框,這些字變得非常小,其實不利閱讀,不論中文字或是英文字,看起來都和毛毛蟲一樣扭曲。同樣的,電子雜誌也有放大的效果,彷彿我們實際閱讀時能把書本拉近一樣,但廠商們完全沒想到的是,當我們在實體閱讀時,書是拿在手上的,螢幕則是離人的視線有一段距離的,而且,螢幕周邊還有一個邊框侷限著人的視線,同時在視覺裡,在讀實體書及雜誌時,出版物是以近乎填滿我們視線的方式出現在眼錢,而對著電腦螢幕閱讀時,我還看得到周遭的物品,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些不知道是製造商和出版商沒想到而一味的歸咎於螢幕不夠大還是因為直接拿原始檔案來出版成電子書節省時間和成本。其實螢幕再大,字型也要跟著變大,看看電視節目,除了人在那跑跑跳跳外,那些擾人的跑馬燈字幕不可能只有10 pt大小吧? 除了電腦螢幕之外,還有許多業者也在經營著類以的模式透過其他的閱讀器,如 明日工作室 下的 空中書城 ,我覺得是規劃得較好的一個模式,將檔案透過WAP下載至手機或PDA裡閱讀,在投稿的的規格上有明確的限制不超過三百字,因為閱讀的平台是手機和PDA...

理想中的電子書(2)

由於不是每種書籍都能像雜誌有一定的訂閱戶,甚至在製作成本上也高出雜誌許多,雜誌可以出第二期、第三期…只要不停刊,就不用再多付系統服務費,運用彈性較高。書本最多會出現第一集、第二集,字型行距稍編排一下,三本的「惡童日記」可以結合成一冊,「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源式物語」中譯本四冊,我所有的「紅樓夢」版本為三冊,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會像雜誌可能會出到十期以上,加上我先前所說派送費是依照檔案大小或頁數來計價,小說的頁數通常是超過一百頁的,就出版商而言可能出版成紙本還來得較划算。最主要影響這兩種市場的差距還是在閱讀習慣。雜誌除了文字之外還有圖片,對閱讀者而言較有吸引力,且雜誌的字數與頁數較小說來得少,編排方式也較多元,在數位閱讀介面來說較容易被讀者接受,因為沒有人能忍受得了長時間閱讀超過三十頁的純文字內容,還要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就我自己而言,超過十頁就很受不了,因為我還可能有其他視窗開著、訊息,要專心讀超過五頁是挺難的。 但別小看小說類電子出版品的市場,其實還是有的,而且不少。像是找我出版電子書的廠商,主要業務在於協助公司做知識管理的文件電子化,其次才是協助想要出版書籍的作者們將作品電子化,所扮演的角色只是經銷商,協助出版及在他們自己的網站上銷售,版權屬於原作者,不同於一般平面出版商,不負責規劃行銷管道,平面版權也屬於原作者。原先是希望能夠找一些專業的作家,出版如財金、資訊…等專業書籍,但目前最大的市場在於小說,台灣的小說作者非常的多,而每個人對出版自己的作品熱情相當的高,在能保有平面版權又不需支付任何成本的情況下,他們非常樂意以電子書的方式出版。在該經銷商承諾給予百分之三十五的版稅以及銷售到一定數量後調升為百分之四十的前提下,感覺得出來作者們的意願相當的高。 當然我也問了這位經銷商,他們所謂的行銷管道就是自己的網站和協助某個文學網站做電子出版以及關鍵字搜尋,行銷管道及手法較為薄弱,但就一個經銷商的角色而言,似乎已盡到經銷商的義務了,但因為他們協助出版,所以要求保有電子出版品的版權,會希望在作者的能力範圍內儘量避免在網路上、個人網站上有同樣的文章出現,保有商品的獨特性存在,如果你的作品,在各大BBS站出現、在個人網站裡出現,那讀者就不需要花錢去購買電子出版品,作者也賺不到稿費。是的,稿費並不是如平面出版品一樣在第一次出版就由出版商給予版稅或是一次買斷,而是依照作品的銷售量來...

理想中的電子書(1)

之前,很不客觀的寫了一篇個人對電子書的看法,一直很想重新寫過,只是缺乏動機。最近,在 專案外包網 上有一個電子書的經銷商與我連絡,詢問我有無出版電子書的意願,於是我開始認真的思考起這個問題。 目前市面上已電子出版品出版(不包括Blog、網站、錄影帶及電子報)的大致上可以分為幾類:碩博士論文、雜誌、小說、童書或圖畫書…等,使用的平台分為 Zinio Reader 和 Acrobat Reader ,其中電子雜誌使用的平台多數為Zinio,而Acrobat Reader多用於一般的出版品,如小說。 就效果上,Zinio的互動性與多媒體相當的炫目,站在出版商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多了一個廣告欄位招商的好機會,在用Zinio閱讀電子雜誌的同時,有些動態廣告會儘量以不打擾讀者的方式來做動態展示,例如360度的展示一台laptop;對閱讀者而言,Zinio的多媒體互動能力很高,可以記住上次閱讀的頁數、可以做Highlight和筆記、可以有翻頁效果,對訂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望穿秋水還要讓民間郵局的寄送人員把雜誌對折塞在信箱裡。 利用Adobe軟體所出版的電子書在多媒體功能與互動性上遜色很多,如果有下載過國家圖書館的碩博士論文閱讀就知道,大概就是一張一張紙的閱讀,很乏味。找我出版的這家廠商除了利用Acrobat將內容出版成PDF檔案之外,也利用了一些XML將Flash嵌入其中製造互動的效果。 就閱讀者與閱讀方式而言,兩者都需要透過閱讀平台來進行互動性的閱讀,Zinio需要下載及安裝軟體一次,而利用Adobe軟體出版的公司則需要下載及安裝兩次軟體,一次是下載Acrobat Reader 6.0版本,另一個軟體則是閱讀器。就單獨這點看起來,Zinio的便利性較高,且就目前的技術看起來似乎也較為純熟。今年Adobe和Macrmedia合併後似乎尚未出現更吸引人的閱讀軟體。 為什麼目前的閱讀平台多屬於Zinio而非Adobe?又為什麼以Zinio出版的出版品以雜誌居多?先解釋一下出版商出版電子書的成本。目前Zinio在台灣代理出版是宏?,由出版商將檔案轉成固定格式後送交Acer的處理中心(我稱他們為製作商),出版商必須付出第一次製作費加上訊息服務費(完稿後由製作商寄送訊息給電子書訂戶)以及派送費,而派送費則是依據檔案大小及頁數來做計價再乘上訂量,式子如下:系統服務費+訊息服務費+派送費=...

【Reading】紫牛2:免費力量大(Free Prize Inside)

ISBN:986-7969-79-0 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din)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在第一本紫牛上市後,在各產業間開創了一股「紫牛風」,找尋能讓企業不斷創新的創意,為了讓企業能永續經營,行銷是不變的法則;在後電視工業時代,作者提醒我們行銷是無處不在的,只要能找到那股源源不絕的「創新」及「創意」,就能為企業的生存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金機」。 在「紫牛2:免費力量大」一書中,作者以案例解說各種行銷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即使是採用國外的案例,行銷的語言是共通的,創意隨時都有,隨時都會出現,但如何實踐創意及讓這個創意具有獲利的能力,則需要行銷來協助。 本書分為三個部份:誰不想要免費贈品、推銷你的紫牛、創造附加特色。在第一個部份裡,談到了市場很熱門的贈品行銷,在投資愈來愈多的贈品行銷成本不見得能夠回收的情況下,作者提到了以「軟性創新」來取代贈品行銷,說明如何將資源應用在創造額外的附加特色,利用創新來創造具有流行性、話題性的商品或服務;在第二部份裡,作者提醒讀者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創新的倡導者,藉由書中的案例告訴讀者如何協助創意構想的推銷與實踐;在第三部份裡,作者利用「邊緣優勢法」(edgecraft),找出產品或服務的附加特色,告訴讀者們從一件產品的研發到推廣到市場行銷的每一個步驟中找出「邊緣優勢」,最後再告訴讀者們如何將這些附加特色從產品移植到企業裡。 對微型創業者來說,創意與創新都是必需的,但要實踐創意,從零跨到一是最困難的,透過本書的案例解說及作者的看法,我們也能夠不斷的創新中找到商機,並且找到產品的附加特色來為自己的創業製造話題性的效果。 本書網站及投影片下載 本文刊登於 eBoss創富誌雜誌第七期 書摘單元 本文不適用CC授權,保留一切權利,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