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music]應景的耶誕歌曲

2004年游文富的白羽毛耶誕樹

每年一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時,各大百貨公司、賣場裡紛紛響起了耶誕音樂,聽久了總會厭煩,尤其那些合成樂聲和虛假的歡樂氣氛,總讓我快步離開。以前的我則是注意著每年必買的幾張專輯,但在2000年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台灣就沒有再進這些專輯,加上我對古典樂也不是特別熱衷,所以也沒有多搜尋相關新聞,在Amazon也只找到幾張舊的專輯,每年十二月就把這幾張現有的專輯拿出來聽一聽,耶誕節一過就收起來。

這是一系列的維也納耶誕音樂會(Christmas in Vienna),主持人是三大男高音之一的Placido Domingo,每年都會邀請兩位嘉賓與他一起在台上演唱耶誕歌曲,而這兩位嘉賓可能來自古典樂界或是流行樂,我所有的版本分別是1994年的Christmas in Vienna III、1995年的Celebration on Christmas、1996年的Merry Christmas from Vienna、1998年的Christmas in Vienna VI與1999年的The Three Teneors Christmas。這些唱片目前在台灣不太容易找到,有些在Amazon也只能找到二手CD,而1994年的這張CD在Amazon是找不到的(也許我沒找對方法)。

介紹唱片封面與連結
  • 唱片名稱:Christmas in Vienna III
  • 音樂會日期:1994/12/22
  • 主唱:Placido Domingo, Sissel Kyrkjebo, Charles Aznavour
  • 指揮:Vjekoslav Sutej
  • 合唱團:Wiener Opernnkinderchor
  • 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
Christmas in Vienna III
  • 唱片名稱: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 音樂會日期:1995/12/23
  • 主唱:Placido Domingo, Natalie Cole, Jose Carreras
  • 指揮:Vjekoslav Sutej
  • 合唱團:Wiener Opernnkinderchor
  • 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
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 唱片名稱:Merry Christmas From Vienna
  • 音樂會日期:1996/12/16
  • 主唱:Placido Domingo, Ying Huang, Michael Bolton
  • 指揮:Steven Mercurio
  • 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
Merry Christmas from Vienna
  • 唱片名稱:Chrsistmas in Vienna VI
  • 音樂會日期: 1998/12/20
  • 主唱:Placido Domingo, Patricia Kaas, Alejandro Fernadez
  • 指揮:Steven Mercurio
  • 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
Christmas in Vienna VI
  • The Three Tenors Christmas
  • 音樂會日期:1999/12/23
  • 主唱:Placido Domingo, Jose Carreras, Luciano Pavarotti
  • 指揮:Steven Mercurio
  • 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
Thr Three Tenors Christmas

這幾張唱片除了99年的錄音外,其他四張一直是每年逢十二月時我會找出來聽的耶誕音樂,我特別喜歡94年的專輯,當第一首Hark!The Herald Angels Sing響起時,Sissel Kyrkjebo的聲音乾淨清澈的像水晶一樣或是清澈的冰一樣,叮叮噹噹的聽起來十分舒服。這張專輯讓我開始收集耶誕音樂會錄音專輯,也讓我對於Ave Maria這首聖母頌感動不已,我曾經想買一張曾是聖母頌的專輯,最後怕自己聽膩而沒有購買,然而這張專輯也是讓我覺得這四張裡較諧和的一張。

編排耶誕音樂會的曲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為每首曲子幾乎都耳熟能詳,總不能該每年都來聽的觀眾都聽一樣的曲目吧!我仔細的看了一下CD盒上的曲目編排,除了傳統組曲及固定最後一首曲子都是平安夜(Stille Nacht /Silent Night)外,都會再編排一些世界耶誕民謠在裡面,每一年除了維持主持人是Domingo外,還會邀請各界的歌手來參加,這是一件很棒的事,因為可以讓各界的人一同參與這個慶典。不過,由於華人沒有所謂的耶誕歌曲,所以1996年的那場音樂會裡雖然有華人,但沒有亞洲耶誕歌曲。

除上述專輯外,在Amazon還可以看到93年的Christmas in Vienna,除了主持人Domingo外,還有Dianna Rose和Jose Carreras。除了部份與像黃鶯(Ying Huang)、Carreras之外,其他多是流行樂界的歌手、香頌歌手、爵士歌手,像Michael Bolton、Alejandro Fernadez、Natalie Cole…等,不是說他們不好,只是常會在合唱時出現key不同且不太和諧的狀況。像是1996年的專輯裡,Domingo與Michael Botlon合唱由Domingo兒子所寫的「Children of Christmas」,在副歌和結尾時,Michael Bolton明顯跟不上Domingo的key,還好有合唱團的聲音,不然可能只剩下Domingo的聲音而已。這在其他專輯裡還蠻容易看到的,不然就是感覺不對,在94年的錄音裡,Domingo與Charles Aznavour的合唱也會有這樣的狀況,但與Sissel Kyrkjebo的合唱就相當的完美。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三大男高音合唱的專輯或是現場聆聽?三位男高音其實各有特色,但是把他們放在一起表演時,非常可惜的,就是非常的不和諧,為了顯示自己的特色反而破壞了曲子的優美。

99年三位男高音所主唱的耶誕音樂會,大概是我買的地雷CD之一,所以幾乎也忘了有這張CD,剛從床底下翻出來。我真的覺得這三位男高音放在一起唱歌真的很折磨耳朵,對我而言耶誕音樂會如果沒有女歌手的聲音就會顯得太陽剛,也不溫馨,而且他們三個人的較勁,讓我的耳朵快崩潰了,就像Sara Brightman在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裡一曲Think of me末尾飆高音時,總讓我的頭快裂開了,也因為不是很喜歡Sara Brightman的高音,1997年的A Gala Christmas in Vienna錄音就沒有購買了。

購買耶誕音樂會錄音的習慣一直到買了1999年那張專輯的錄音(2000年上市)後停止了,我也沒有試著將之前或之後的錄音買齊,像是由Domingo主持的第一張耶誕音樂會的錄音在1992年12月23日,與Carreras、Dianna Rose的合唱,第二張耶誕音樂會(1993年12月21日),由Domingo與Dionne Warwick的音樂會錄音或是在Domingo的官網上,最新的一張Christmas in Vienna VII現場錄音是2000年的耶誕音樂會,在2001年上市,這些在台灣一直都沒找到,在Amazon也不見得還有,但還是可以在Amazon找到幾張不是由Domingo主持的Christmas In Vienna的錄音。年輕時曾經想買齊所有的耶誕音樂會錄音,不過經濟限制,加上台灣的CD實在是貴得嚇人且這類型的音樂一直也不是台灣主流市場偏好的音樂型態,找久了也喪失熱情了。

今年在台灣,兩廳院會在12月14日點亮廣場上的耶誕樹,並邀請董舜文爵士樂團、OpenEye 歐噴愛樂團及建國中學熱舞社演出。有時會覺得沒有宗教信仰或不是信仰西方宗教的人過耶誕節總有些滑稽感,但若說是一年末與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過佳節的話,12月31日似乎又更適合,但其實我沒有任何一張新年音樂會的錄音,對我而言,緬懷與感謝舊的一年會較期待新的一年更開心。


Domingo的CD官方銷售網站,關於耶誕音樂專輯網頁:點此

羽毛耶誕樹圖片攝於2004年的游文富戶外裝置展。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2024年的閱讀報告,還有電子閱讀器心得

與往年一樣,在年底或年初分享自己過往一年的閱讀記錄。較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閱讀的媒介變多了。以往我把 Google Playbook定位在讀工作上的報告PDF,所以打開它的機會只有在讀報告的時候,但今年在平板上用 Google Playbook 上閱讀完 《巴別塔學院》 後,決定之後都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 目前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 除工作用的平板電腦被我拿來閱讀小說外,我原本就有一台MooInk、Kindle,今年多採購一台 Kobo 的Libra Colour,希望開啟彩色電子書的開始。買Kobo的電子閱讀器還有另一個原因,Kobo平台上可以購買英文電子書,有時我希望在車程上讀英文書或讀中文書時,不希望身上有太多電子產品,Kob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在 Kobo 上的第一本英文書是 《WEB 3》 。 所以這些工具的定位是: mooInk:單色,閱讀中文電子書。 Kobo Libra Colour:彩色,閱讀中英文電子書。 平板:用 Google Playbook 閱讀中英文PDF、電子書、電子雜誌,同時有 Readmoo與 Kobo APP。 Kindle:單色,英文電子書,目前已無法使用,但這是當時主管送給大家的禮物,每個人都有一台,開啟我英文電子書的使用經驗,也讓我在去Vanuatu的路上有書可讀。這台對我具紀念意義,所以留著。 但我現在沒有出國開會的機會,也很少去港澳,所以多在通勤時、剪髮時、休息時閱讀電子書。 在使用心得上,每次讀完平板都非常累,PDF的限制也無法在上面做太多記錄,電子書則受限於DRM,所以就算有劃線,也只留下空白。 Kobo的軟體整合做得最好,也可以購買中英文書籍,外出時也不用帶太多機器,如果有 Pocket 的帳號,還可以把網路上的文章存入Pocket,再用Kobo慢慢閱讀。Kobo同時也可以連結 Google Drive、Dropbox,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另外,我很難把Kobo上的畫線分享出來,只能在自己的閱讀器上瀏覽,相較之下,mooInk 的分享機制做得很不錯。 在經過最近一次更新後,mooInk 的網路連線功能好很多,不像以前在休眠後就得重開機連網路。我現在還是會在 Readmoo 上買書,因為它的閱讀獎勵機制對喜歡閱讀的我是有吸引力的,只要點數足夠,就可以再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