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名稱:美麗的約定(Le Grand Meaulnes)
- 導演:Jean-Daniel Verhaeghe
- 演員:Jean-Baptiste Maunier
Nicolas Duvauchelle
Emilie Dequenne
Clemence Poesy - 原著中譯:失落的莊園(遠流出版)
高個兒莫南(先覺出版) - 作者:亞蘭-傅尼葉 Alain-Fournier
- 右圖海報取自於海鵬影業網站。
作者在撰寫這部小說時,將自己投射為書中的兩個角色:法蘭斯瓦佘瑞(電影翻譯為馮斯華賽雷)和莫尼-法蘭斯瓦代表了作者的孩童時期:都是老師的父母、依循父母規劃成長的孩子;莫尼則是作者的理想:早熟、富有個人魅力、叛逆,但同樣都有著冒險的夢想。
電影的主軸大致是依循著故事在走的,叛逆的莫尼來到奇異的莊園參加了一場夢幻的婚宴,遇到了心怡的女子,但這場婚宴並沒有舉行,在曲終人散後,莫尼離開了莊園回到了現實生活,開始找尋這個桃花源。當然,因為必須把這部小說濃縮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有很多人物、事情發生的順序情節都被更改,例如書中的法蘭茲在發現新娘逃走後,與同行的波希米亞人離開家裡四處找尋新娘,但因為打擊太而在森林裡舉槍自盡,後來被波希米亞人救回,但傷口仍然造成很大的影響。法蘭茲後來便與波希米亞人偽裝成馬戲團橫走整個歐洲只為找回心愛的華蘭汀妮,甚至到莫尼與法蘭斯瓦所就讀的學校與他們一同讀書,在那時補全了莫尼的地圖,也是在那個時候,法蘭茲與莫尼訂下了約定和暗號,書中是這麼寫的:
…當我呼喚你們的時候-當我這樣呼喚的時候(他發出一種奇異的呼聲:嗚--嗚!…),你們一定要回答我。莫尼,您先發誓!電影中有特別強調莫尼會雕一些短笛來發出聲音,然而整部電影中出現短笛聲音的是莫尼離開學校前往巴黎,法蘭斯瓦在房裡覺得受到背判而憤怒的吹著莫尼留給他的短笛,坐在馬車上的莫尼流露出了一個微笑。法蘭茲的暗號在小說裡是有意義的,在小說中莫尼回到莊園,與伊凡妮結婚的當天晚上,法蘭茲正在庭園裡發出暗號提醒莫尼該實現承諾。
依照小說中的安排,莫尼在到了巴黎後的確是與華蘭汀妮發生了感情,但當他知道華蘭汀妮就是法蘭茲的未婚妻時,並不是像電影般的逃避現實,而是直接粗暴的對待華蘭汀妮,使她傷心的離開兩人的居所,之後莫尼在找尋不著她的身影後回到家裡準備出發尋找華蘭汀妮的下落,倒也不是為了法蘭茲,書中是這麼寫的:
可是對莫尼來說,這時愛情只有一個,就是那未獲滿足,慘遭踐踏的愛情。而在所有少女當中,他最該保護,最該拯救的一位,卻被他送上了淪落之途。就在莫尼準備出發找尋華蘭汀妮的當下,法蘭斯瓦帶著伊凡妮的消息出現,莫尼在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對法蘭斯瓦說:
…發現無名的莊園的時候,我自己是在一種完美,純潔的境界與層次上。過後,我再也無法達到那種境界與層次了,也許我只能在死亡裡尋回當時的美了,就像我寫信告訴過你的…也就是當他從華蘭汀妮口中得知伊凡妮已嫁人時的絕望讓對伊凡妮的愛情全都消失了,即使之後法蘭斯瓦告訴他其實伊凡妮未婚時,他也很難找回當初的那份悸動,就算與伊凡妮在野餐會上面對面,伊凡妮努力的要喚回兩人之間的感覺,莫尼最初的那份感動已經消失了。
也許是對華蘭汀妮覺得虧欠,還是害怕使另一個女孩淪落,莫尼娶了伊凡妮卻讓她在法蘭茲與華蘭汀妮的兒戲婚姻裡犠牲了,不管是在電影裡還是在書裡,伊凡妮都是抑鬱而終,只可惜電影中我們看不到的,是伊凡妮(書中是法蘭茲的姐姐)和祖父(書裡是父親)對法蘭茲的放縱與溺愛,也因為如此,伊凡妮才會讓莫尼離開去找尋法蘭茲的未婚妻,自己一個人帶著法蘭斯瓦去看他們為法蘭茲和新娘準備的「法蘭茲家」,聽法蘭斯瓦講著莫尼在學校裡的日子。雖然電影裡拍的好像是伊凡妮因為愛著莫尼,不希望莫尼改變而讓他離開。
華蘭汀妮之所以會告訴莫尼關於伊凡妮已結婚一事也是因為當天她從自己的婚禮上逃跑,被法蘭斯瓦的叔公和嬸婆在從莊園回家的路上帶離莊園,待在他們家好一陣子後又回到巴黎,卻仍寫信探問關於德嘉雷一家的狀況,而老人家為了讓孩子斷了念頭就回信告訴她,德嘉雷家中的少女已嫁人,而年輕人下落不明。
書中最後沒有交待莫尼是怎麼找到華蘭汀妮和法蘭茲,只有他們這對新婚夫婦站在法蘭茲家,而莫尼抱著女兒離開了淒冷的莊園。電影的最後,當身旁的觀眾驚嘆影片裡飾演莫尼女兒的演員好可愛時,我以為電影要結束了,最後一段才真是讓我差點沒嚇到,以為導演要拖時間才多那麼一段。如果能大約了解作者的生平就能理解為什麼電影版的《Le Grand Meaulnes》會多出這麼一段結尾。
從作者本身的經歷來看,十二歲以前他的生活是書中的法蘭斯瓦,在父親的學校讀書,十二歲後被送往巴黎讀中學,開始書中莫尼叛逆、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之後,在1905年的夏天,在巴黎認識了已訂婚的伊凡妮,當時兩人的短暫交談如同電影裡伊凡妮與莫尼短暫的相會,在莫尼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電影和書中奇異慶典即浮尼葉所參加的展覽會。兩次報考高等師範學院落榜後於1907年入伍服役兩年,1911年開始著手撰寫《Le Grand Meaulnes》這部小說並於1912年出版,1913年作者找到了初戀對象伊凡妮時,她已經結婚生子,而作者於大戰爆發後入伍,在1914年09月22日受到德軍突襲全連喪生。
於是導演將作者的故事融合了小說的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也呈現了少年時期對愛情的夢想在成年後幻滅的無奈與矛盾的愛情,也讓莫老大在這部電影之後不會像《天才雷普利》一樣還會出現在其他續集裡。所以單就這對作者Alain-Fournier致敬而言,我覺得這部電影有拍出感覺,但如果說要呈現小說裡的感覺,因為整個小說的劇情在電影裡幾乎整個被刪改、人物角色被更動(法蘭茲的職業被改動,波希米亞人和德路希這兩個重要角色全都不見了),所以還是不要抱著看小說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會比較恰當。
隨選歷史閱讀: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