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週末後的碎碎念

*

星期五陪偉展參加他們部門的聚會,本來是不打算去的,因為很久沒進去KTV了,本來就很少聽流行歌,而且在場的人都是我不熟的,勉強是去擋酒?後來媽媽叫我去看看世面也好,換過衣服就出門了。

真的很不喜歡去KTV,除非是有比較常見面的朋友在場,但每次去KTV都是當分母的,會唱的歌沒幾首還只會副歌而已。

不喜歡KTV的空氣和燈光,昏暗不明,空氣很不流通,冷氣只是在欺騙人的嗅覺和感覺,而且,在那種場合裡,不管人平常有多正經,在那種燈光下看起來就是很像魑魅魍魎。但說穿了,是我不喜歡那種場合裡的虛情假意,那種交際場合,雖說是公司內部聯絡感情,但還是嗅得出來大家各懷鬼胎或故裝和諧的氣氛-弄得我全身不自在。

第一次去KTV是專三打工時,因為我們的單位要結束營業,所以老闆帶我們去唱歌,一樣很無趣,那時也沒什麼好吃的東西。之後還有因為參加校外的網聚活動,大家都是學生,可以在非假日時價錢比較便宜往KTV跑,而且沒有那種利害關係,去也是沒有唱幾首歌,在場的人也都是僅限於網路上交談認識,所以也不能說真的很熟,但也許因為沒有利害關係,所以去聽他們唱歌、去看看本尊長什麼樣子也是一種樂趣。唱完歌或唱歌前有時會去打保齡球,如果白天唱歌,晚上可能會去烤肉,有時男生們會去旁邊打籃球,人少一點的話,大家找地方吃飯聊天,對其他人來說,重點可能在白天的唱歌活動,對不會唱歌的我來說,重點在唱完歌後的活動,因為聊天時會聊很多東西,很多風花雪月。

再不然可能就是約一約去貓空泡茶聊天,後來可能就約出來聊天、泡山洗溫泉,到了進大學前一年都還是這樣玩的。進大學後,因為有些人去當兵,有些人在外地讀書,有些人忙於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漸漸的就比較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

當我陪偉展進到包廂裡後,他必須做做公關,而在場的人又都不熟,只好想以前的事情,偉展也知道我不喜歡那種虛蛇委蛇的場合,我也是直性子,臉色也不太好看(加上白天在案子處理上有些不太愉快),所以我坐在那像呆子一樣的算自己有多久沒踏入這種聲色場合。

老實說,我不喜歡辦公室政治也是這樣,太假了,這裡敬一杯那裡敬一杯,偉展因為顧慮我,所以沒喝多少,事後又碎碎念。我也討厭從包廂裡出來全身都是一股味道,菸味和酒味,有人被灌到跑去廁所裡吐。

我討厭虛情假意假的場合和皮笑肉不笑的臉比討厭KTV還多。所以我做不成大生意。

從KTV離開後,全身不舒服,好像被什麼東西吸附了一樣,甩也甩不掉,很沉重,想辦法讓自己舒服點,心裡卻還是不舒服。於是星期六在幫人算完塔羅牌後,我們跑去烏來,以下三段twitter文字,提供日後想去烏來的人參考:

  • 兩天沒開電腦,七頁的twitter,有點想念沒開電腦的日子,在烏來混了一個晚上。臨時跑去烏來,想住的民宿都沒有房間,只好彎回花月,勉強接受206 房卻要忍受冷氣滴水的困擾,離開前向櫃台反應,得到的是:「我們會改進。」要真有改進就好了,有霉味的地毯、差點滑倒的浴室、莫名其妙門口有廁所(馬桶)。
  • 烏來花月始終是我心中的大地雷。一般民宿每三年就翻修一次,他們連修都沒修。但住在花月總比住在那間讓我晚上夢到有個傢伙跟我說我睡了他的房間還硬要擠上床的那間民宿來得不易做惡夢...雖然說那間民宿生意好到不行。
  • 因為去了烏來,所以墾丁就不能去了(反正也沒房間)。今年沒有墾丁也沒有澎湖,也沒有花蓮和台南,只能在家裡寫試用和試讀報告。真是有點哀怨。

從烏來回來後其實很累,累到從下午一路睡到晚上,幸好還有醒來去小小上課,也幸好老師教我們如何做空間的淨化,房間的感覺瞬間就改變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在 2024 年結束前,我想聊聊生成式 AI 應用的影響

大約在 2023年初,因為 ChatGPT 出現,在當時提供我非常大的幫助,雖然那時的 GPT 反應不快,精準度約 80%,但比靠自己有限的英文聽力與對法律文字的理解能力,它提供的協助比當時的 Google Translate 還多,雖然我還是得周末加班處理,別人連假出去玩,我只能在家裡翻譯錄音及重新撰寫文章,但隱約已有不安的感覺:「身為研究人員,依賴這些工具後,我存在的價值在哪裡?」 在工作裡,生成式 AI 協助我翻譯、校正文字、重組文句、擬問卷題目。當我撰寫好一篇內容後,它可以幫我檢查別字(我很容易有別字)、贅字,或是它會協助挑出一般人不易理解的字句,並提供建議,而我會參考它的建議,再調整文章內的字句。它相當於一個輔助的編輯,在我把文章交給編輯前,先調整文章內容,提高可讀性。有時我請它翻譯文章,裡面有我無法理解的句子或字詞,就會請它解釋到我能以白話理解、表達為止。 隨著使用它的頻率增加,我也去聽關於學術倫理與人工智慧的演講。台上的講者提到一位博士班學生一直寫不出論文,在無法延長修業年限的情況下,使用 ChatGPT「編」出一本乍看之下很真實的著作。當時的 GPT 沒有 4o 有多種功能,但正經八百的與人說瞎話的功能已經令人刮目相看。當這本論文到達指導教授的手上,有經驗的教授第一眼就看參考文獻,馬上被教授抓到破綻--參考文獻的中作者根本沒有出版那篇論文。當時已經有預防論文抄襲的判讀系統,避免學生抄襲,但也曾經因為對非英語母語寫作者的寫作方式而誤判的案例。教授給這位博士班學生一個機會重新撰寫他的畢業論文,但最後,這位博士生仍然無法產出論文,除浪費時間外,在學術倫理評價上也被留下污點。 因為這件事,我如果在撰寫文章時有使用 AI 工具輔助,我多會在文末註明,該篇文章是與哪一個 AI 合作產出,我也會讓主管與同事知道,我使用 AI 在工作文件中提供哪些協助,這已成為我個人的習慣。 隨著可以應用的工具愈來愈多,我也看到許多文章、報告裡都出現 AI 工具的痕跡,有時使用者以為其他人看不出來,但這些痕跡很明顯,如果作者能自我揭露,是一件很好的事。當然現在沒有任何規定、規範要求撰寫者這麼做,但聽同事說國外的期刊已經要求作者自我揭露,我想國內應該也會有相關的要求。 在台灣,政府也提供使用生成式AI的參考指引。台灣行政院在 2023 年 8 月底公布由國科會擬定的「 行政院及所屬機...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