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movie]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

悲傷草原電影畫面

  • 片名: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
    (Trilogia I:The Weeping Meadow;Το Λιβάδι που δακρύζει)
  • 導演:Theodoros Angelopoulos 安哲羅普洛斯
  • 配樂:Eleni Karaindrou
  • 主要演員:Alexandra Aidini(其他請參考IMDB

要看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對我而言一直是種挑戰,第一次看他的電影就是號稱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的《Eternity And A Day》,那真是一大挫折,看完很難體會導演要表達什麼,沒有太多的話語和近拍演員的表情,也沒有太多的劇情,但美妙的配樂和每個如畫般的畫面另我很難忘。這次看《The Weeping Meadow》,比起《Eternity And A Day》較平易近人,音樂依然令人感動。

《The Weeping Meadow》是希臘三部曲的第一部,劇情是關於一個女子的愛情悲劇,背景在戰亂的兩次世界大戰前後。1921年時,女主角Eleni還是個年幼的小女孩,被一群因為躲避俄國紅軍內戰而要逃回希臘的移民希臘後,在河畔旁聚居生活。畫面自遠而近,由收養Eleni的手風琴演奏家Spyros簡單的敘述他們的由來,再由開場的畫面簡單的敘述了一群移民的生活。

Spyros一家走在這群移民的最前端,在這個聚落裡,只有這個家庭是居住於二層樓的房子裡,由此可知這家人的生活是富裕的,也是領導,所以在Spyros的喪禮時,全村的居民成了一個壯觀的送葬行列,喪禮舉行後,純樸鄉愿的居民們容不下Eleni和Alexis的戀情,更認為這對戀人是造成父親死亡的主因,憤怒的居民把Spyros所養的羊隻殺死吊在樹上。

在看《Volver》時,片中有一個奇怪的習俗,在人在死後,鄰居會來把家中的物品全部帶走以作紀念。當我看到Eleni和Alexis參加喪禮後回到家中,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是在家裡的,Eleni的床也不見了,而雙胞胎們也在長椅上睡著。不知道是不是Spyros為了找尋Eleni散盡家產還是和西班牙人一樣,家中的東西都被鄰居帶走。

Spyros的死亡也像是宣告整個聚落的生命結束,當天晚上,整個村莊成了一片水鄉澤國無法住人,村民們帶著家當,撐著竹筏打著喪禮用的黑旗划向無法預知的未來。Eleni一家是沒有帶家當離開,離開時這對年輕夫妻一個望向遠方,一個回頭望向這棟大屋,這個畫面已告知了這個家庭的未來,為他們搖槳的彷彿是死神。

這對夫妻在當初逃離父親的找尋時,年輕人的心中有個美好的夢想,他不想只在另一個村莊裡演奏婚禮或慶典的音樂,他就像許多移民一樣有個美國夢,看他在片中專注的演奏自己的音樂,隨音樂和手風琴擺動自己的身體,與妻子溫存後在夢中囈語著America。最後獨自成行,克服糟糕的環境到了美國,但也為了想將家人接往美國而投入戰爭,戰死在太平洋戰役裡。

Eleni雖然接回了自己的孩子,但一家人過得很辛苦,丈夫離開後,她又因為政治因素而受到牢獄之災,一家從此分散。她在鐵窗歲月裡經過了兩次大戰,被不同的軍隊管理,支持她撐下去的是她對孩子及丈夫的思念。好不容易戰爭結束,出獄的第一個消息是丈夫的死訊,接著是雙胞胎分屬兩個敵對的陣營對戰而死的悲劇。

當母親悲傷的找尋兒子時,雙胞胎其中之一的屍體被發現在那棟大屋裡,也就是他們那棟被水淹沒的二層樓大屋。當初全家一起搭小船離開,現在只有她一個人划著船回到殘破的大屋,兒子的屍體倒在木板上,配上亡夫來信中如詩般的文字:「昨夜夢到我們兩人一起出發尋找那條河的源頭,一位老者為我們帶路,走著走著河流愈變愈小,最後分散成上千條小溪,突然間在被雪覆蓋的山頂下,老人指給我們看一片青草地,露水在每根草上閃閃發光,不時的珠落下來,老人說這片草地就是河流的源頭,妳伸手碰觸這片草地,抬起手,幾顆露珠...竟如淚光般地落下。」而此時的Eleni處於這條河的下游,這條河淹沒了這個聚落和房子,就像戰爭一樣,拆散了她的家庭,讓她孤單的存活在世界上畫面也終於比較接近了Eleni的臉部表情,卻像是一個已流不出眼淚的母親,悲痛的嘶叫著。

這是一個無助女子的愛情故事,任何一個處於戰亂時代中,不論男女,都沒有所謂的幸福的結局:家庭被迫分散,女人守寡,男人戰死在沙場。非常悲傷的故事。

片段的記憶:

  • 她穿著象徵幸福純潔的婚紗和戀人逃離婚禮,也曾因以為戀人要背叛她前往美國而穿回婚紗回到河邊等船,被河邊的男人輕浮,脫下婚紗和戀人回到破舊的小窩和戀人溫存後,她幸福的熟睡著,但戀人卻說著America的囈語。終於離開了牢獄生活,獨自回到鐵道旁的小鎮,小鎮人去樓空,她的婚紗卻還高掛在殘破的小屋裡,她在婚紗旁哭泣著,配上丈夫的來信文字。最後她穿上了喪服守寡,獨自一人生存。
  • 火車第一次出現時,帶走了父親對Eleni的高聲呼喚,第二次出現帶來法西斯少年團的歌聲,隨後帶來Nikos的死亡,接著又出現軍隊反墨索里尼的歌聲,出獄的Eleni跑向殘破的房子在婚紗前哭泣。

影片畫面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從開放式電子紙閱讀器的需求來談資料可攜與互通性

這個炎熱的周末,我沒有外出,而是在家中閱讀。「閱讀」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不管是讀社群媒體的文字或是書籍裡的文字,我是一個貪讀的人。然而就像個體經濟學裡的公式,欲望無窮,卻受限於(Subject to)空間大小,我不得不縮減藏書的空間,曾一度堅持只有商管書籍才買電子書,才能擁有更多擺放文學或小說書籍的空間。但在通勤、旅途中,還是希望有一本可以滋潤心靈、滿足想像空間的書籍可以度過極度乏味,且蜷縮在經濟艙無法伸展的四肢,或躺在醫院蒼白充斥著苦難人生氣味的病榻上,能因為作者的文字而使思緒不受現實限制而飛舞在另一個世界中,不是被吞沒在黑暗狹窄的機艙座位或藥水味的病房,又或是日復一日無起伏的日常生活中。小小的電子閱讀器裡的書櫃是心靈的另一個寄託,於是我在電子出版平台上買了吳爾芙的《論自我與寫作》、《自己的房間》,去年在病床上讀了《「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 》引起護理師們的好奇,問我為什麼不滑手機而是一直在讀電子書。 我的第一台電子閱讀器是 Amazon Kindle,是當時的上司送給工作單位每個員工的禮物。那陣子我準備出發去柏林,我收到了閱讀器實在開心不已。當時已在考慮採購電子閱讀器,但在各家閱讀器間糾結,受限於各家閱讀平台與閱讀器及預算限制,我必須精打細算。由於自己已經有平板,所以覺得平板電腦暫時就夠了,所以一直沒有動手採購,直到上司把閱讀器放到我手中,才知道使用電子閱讀器實在太愉快,沒有被干擾、就是專心的閱讀,享受作者的文字。第二台是 Readmoo的第一代MookInk,Kindle當時只能閱讀英文書籍,我還是習慣讀中文,閱讀中文的速度比較快,也更容易產出心得,所以我還是購買中文電子閱讀器。我常在登機坐定可以開啟電子產品後,就開起閱讀器閱讀,它成了我的行動書櫃。近期也買了Kobo的彩色電子閱讀器,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可以在Kobo的平台上買到我需要的外文書籍,我不需要把中英文書籍分兩個閱讀器,而Kobo的軟體介面整合的不差,例如有些文章可以暫存到Pocket裡,我可以在通勤時閱讀短文。 電子書還是有電子書的限制,因為不同不台的閱讀器並不互相支援,所以我在 Google Playbook 購買的電子書,無法輸出至 MooInk、Kindle、Kobo 的電子閱讀器中,我在博客來、Google Playbook購買的電子書,也只能使用平板閱讀。在電子書還沒...

面對平台隱私變革:使用者的角色轉變與應對之道

在 X (原 Twitter)這個曾經是自由言論的社群媒體上,因該平台最近改變隱私條款,以致於又興起一股使用者搬到其他社群平台上的浪潮,這是很熟悉的場景,從 Facebook 的言論管制,到 X 目前讓被封鎖的使用者自討沒趣的去看封鎖他的人的訊息。我開始在想,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搬遷潮裡,我學到什麼。 Google 曾經提供一個名為 Google Reader 的服務,使用者可以自訂資訊來源,將有提供 RSS 服務的網站或 Blog 資訊加入其中。當時,許多網站或 Blog 都提供 RSS 服務,讓使用者能方便更新資訊來源。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的興起,越來越多使用者開始利用社群媒體的演算法來獲取資訊,Google 最終在 2013 年停止 Google Reader 的服務。這使得一些使用者選擇依賴社群平台提供的資訊,而另一些人則轉向其他類似的 RSS 閱讀服務,例如 Feedly。Google 停止 Google Reader 的一個好處是,其他類似的平台得以有機會生存,而不再由 Google 壟斷這類資訊來源的服務。 最近 Google 反對紐西蘭的新聞議價法案 (Fair Digital News Bargaining Bill),這件事的後續影響可能是 Google 會移除資料庫中紐西蘭新聞的來源。此外,Google 和 Meta 也因類似的法案移除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新聞內容。 這代表網路使用者不應該再如以往般依賴搜尋引擎、社群平台取得資訊來源,而是開始建立及掌握自己的資訊來源,對於新聞媒體而言,應該著力於提供品質良好的新聞,讓使用者願意付費訂閱,而不是使整個新聞版面充斥廣告,依賴廣告收入,讓使用者無法取得要閱讀的資訊,也讓廣告服務平台掌控收入來源,而有些新聞網站的版面看起來更像是內容農場一樣。 我使用 Twitter 已超過十年,有很長一段時間迷失於Facebook此類社群平台上的互動,直到我感受到社群平台的公開性,使某些惡意的使用者會追蹤社群平台內容,造成隱私隱憂時,便決定不再使用 Facebook,也改變我使用社群平台的策略,讓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功能,也因為這樣,服務平台變動使用者服務條款或隱私權條款,對我並沒太大影響。 至於使用者們擔心 X 平台使用使用者內容訓練人工智慧,在講究著作權、智財權的年代,這乎是要發展人工智慧服務的平台會做的事。目前的平台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