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卡布後,我們趁著前幾個客人的離開,下一波客人還沒進來,躲在店裡面稍微聊了一下。我跟偉展說最近讀了一本試讀本《沒有我們的世界》,才讀了前半本,讓本來對人性就比較悲觀的我,更加深了人類的發展對地球整體自然環境而言是種負面影響的想法,更認為人類之於地球就像是癌細胞之於人類一樣-雖然這種想法很早就有了,但因為這前半本書,更讓我想強化這樣的想法。
相對於我的悲觀想法,偉展的想法比較樂觀,應該說,比較看得開。他認為我放大了人類行為中極端的善與惡,但就全球人口而言,拿一張鐘型分配來比喻,橫軸兩端是善惡,而這條曲線則代表人口數,他認為只有極少數的人是屬於極善或極惡的,多數,一般人,都屬於鐘型分配中間的這個區域,都會為了生存而做出必要的手段。順便,我也被他開了玩笑,他說:「難怪妳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老是讀不好,妳根本就把所有的因素都搞在一起嘛!」這我承認,唉。在洗澡時,我想著這張鐘型分配圖想到了兩件事:
- 我們的社會與教育,是把我們變成這中間區域的一般人?還是成為極端的那種人?
- 在《蜂鳥的女兒》這本書的最後,泰瑞西塔與葳拉的對話:
「... ...,你生命中的每個時刻、每個瞬間,看起來都像這樣。你明白嗎?你永遠都是處在一個充滿選擇的世界。你生命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朝著你所選擇的任何方向前進。」... ...
「我們的生命都用來走進我們自己的鏡中,當我們往前走,我們看到的只有我們自己。」
單純的認為人類為了生存向地球索取適量的資源是正當的,但是為了滿足虛榮和過度的慾望而掏空生態資源就得承受大自然的反撲。記得有次看Animal Planet,提到人類是所有生物中,無時無刻都可以發情、交配的動物。原本動物交配是為了繁衍種族與生命。我猜想,人類這種隨時都可以性交的行為大概是潛意識中對自身生命延續的渴望與對滅種的恐懼。有些昆蟲在交配後,雄性會分泌某種物質讓其他雄性昆蟲無法與雌性昆蟲交配,以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存留在世界上並繁衍下去。人類沒有這種功能,相對於大自然的力量,人類的生命相當脆弱,所以只能不斷的繁衍後代以維持生命的延續。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讓人類把性愛這件事變成一種娛樂、官能的刺激,於是帶來了疾病的傳播;如果是為了讓生命延續,人口膨脹的結果就是必須不斷的消耗自然界的資源,產生出各種污染、資源的不足與生態鏈的破壞,以致於現在的我們必須承受過度生育與過度浪費的後果:氣候改變所帶來的各種災害。
任何事情到了「貪」的程度,就不會帶來好事。在《沒有我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前半部份,讀起來的確是讓人對人類物種的發展對自然界所造成的影響是灰心的,我不禁好奇這個佛教所謂的三業:貪、嗔、癡,因為貪心而有欲望(貪愛、貪名利、貪功德...),欲望不被滿足時會起怨念,就是所謂的嗔,恨久了,人的判斷力也失了準確,就迷迷糊糊的,又只在某個點鑽牛角尖,也就是所謂的癡。這些在非人類的動物世界裡不是沒有,但我好奇人類因為貪念對整個自然界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我並不認為如果自己是其他生物的話會比較好一點,任何自然界的動物為了生存,也會殘殺其他的動物和昆蟲,像鳥媽媽也會獵食昆蟲來餵食幼鳥,與人類基因十分相近的黑猩猩裡,雄性黑猩猩去獵補其他生物送給雌黑猩猩交換不被猩猩首領允許發生的性行為以滿足性慾,同一群落的黑猩猩也會撲殺其他群落的黑猩猩以占領該群落的雌性黑猩猩。
對我而言,最痛苦的就是身為人類卻在感受到人性的黑暗面或是人類為了生存所捏出的各種藉口與理論,卻發現自己無力改變,也發現當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同樣行為時,發現自己也正在過度消費自然界的資源時,所帶給自己的憤怒與無能為力。還記得那個在火堆前聊天的夜晚,大哥說,有些人的行為並不是出自於自願,而是因為環境和社會所逼迫他們不得不去行惡。這讓我想到童年時班上那兩位因為體型而常被欺負的男孩子及國中時也是因為體型而被欺負的女孩,其中一個男孩已經讓自己的生命消失在世界上,而那個女孩,我記得她的書包被扔到教室外,人被逼到角落裡憤怒的大喊:「我是做錯了什麼?妳們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我只能選擇作為一個旁觀者,這些回憶一想起來,發現自己其實也只是一個不作聲並漠視校園暴力發生的傢伙,還是讓人覺得痛苦與難堪,而這就是我當初做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隨選歷史閱讀:
「... ...,你生命中的每個時刻、每個瞬間,看起來都像這樣。你明白嗎?你永遠都是處在一個充滿選擇的世界。你生命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朝著你所選擇的任何方向前進。」... ...
回覆刪除當你改變了你原來的位置(過去選擇的方向),到現在的位置(現在選擇的方向),其它人也會因為你的位置移動而做"自我位置調整"(包括你也是會因別人而調整)。
以下是個小比喻 :
位置可以是很多種比喻,就像"選擇"一樣。你選擇了喝咖啡,就不會同時喝茶,如果你說把咖啡和茶倒在同一杯,跟我說這樣不就同時喝到咖啡跟茶,抱歉,這樣是無理取鬧。那種飲品不是咖啡也不是茶,叫做"咖啡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人很會"假想"結果,然後把許許多多的"過程"當成選擇,再來"做決定"(改變)。假想的結果越多,選擇就越多,就會一直執著在"怎麼做才是最好"。其實如果仔細想一下,只要是"好的"就去做,那就對啦~
我也認為不需要"假想"結果。因為過去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未來。也就是說你"現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成為"過去",也會成為"未來",很玄吧~。這是一種看起來比較急迫性的說法,如果把時間拉長就會很明顯區分"過去"、"現在"、"未來",是可以這樣想,不過一定要告訴自己不要"無限延伸"。好比「人有無限可能」這一句話,人有無限可能也活不到300歲,不要太過延伸到未來,因為 """現在""" 不可能!
我是覺得你還是可以想很多啦,但是如果想完了,你自己卻不快樂,那你不能學著去看開嗎? XD 還有你說到了一個小時候看同學被欺負的例子,我以前也遇過,不同的是我去報告老師,很多人都說這樣子是廖把子,沒有關係我才不管別人怎麼想,因為有些事情自己沒有能力插手的,就交給最有能力也應該要插手的人去做。"只要是對的,就要去做"
過去的已經過去很久了,過去可以當成一面鏡子讓我們反省,而未來不要再犯錯那就是"好"了。
PS:往好的地方想,雨後總會天晴,偶爾還有彩虹。XD
讓我無聊一下,為什麼不是"茶咖啡"啊?別認真了,我真的是有種累的感覺。
回覆刪除你的一些文字讓我想起《刺蝟的優雅》裡的這些被翻譯成中文的俳句:
你如果忘卻未來
你就失去
現在
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因果,當下的這一秒是未來下一秒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