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維納斯的誕生
The Birth of Venus-Love and Death in Florence - 作者:Sarah Dunant
- 譯者:尤傳莉
- 出版:如果
- 背景時代:[心靈小憩]維納斯誕生與耶穌誕生-波提且利的掙扎、
[心靈小憩]一位宗教改革者的政治理念 - 中文書封取自博客來-維納斯的誕生。
讀完這本小說,我想到另一本小說,Rhea Galanaki(PEA ΓAΛANAHK)的《我可以不是艾蓮妮(Eleni, or Nobody./EΛENH, Ή O KANWNAΣ)》。時空背景完全不同,《維納斯的誕生》書中的阿蕾桑德拉生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佛羅倫斯,為了自由嫁給年紀大她許多的丈夫,也要面臨謊言般的婚姻;艾蓮妮.亞塔穆拉-波克拉(Eleni Altamura-boukoura)生於十九世紀的希臘,是個真實的人,為了習畫而放棄了自己的姓名,偽裝成男性離家學畫,之後被丈夫遺棄。她們同樣都是沉醉於藝術的女子,沉醉在繪畫的境界裡,同樣想追求自己的人生,而在幾百年的歲月更迭裡,畫家的地位逐漸改變了,但女人的地位一直都沒有改變。
《維納斯的誕生》算是模擬當時富貴家庭女子的回憶錄,書中除了主角阿蕾桑德拉的一生外,也仔細的將當時的社會環境與藝術文化、政治、對性別及同性戀的歧視等栩栩如生的以文字建構出來。
不同於《我可以不是艾蓮妮》裡探討的是女性自我認同的話題,《維納斯的誕生》讀起來比較輕鬆,不需要太花腦筋去閱讀,英文的副標為「Love and Death in Florence」告訴了讀者這是一個發生在佛羅倫斯的愛與死亡的故事,重點在於小說中的愛,包括了家人與情人之間的愛創造了輝煌的藝術年代、作品與生命的延續,也提到了死亡和政治迫害對於當時藝術創作及人心的影響。這本小說讀起來的感覺有些許的感覺像是在閱讀大仲馬的《瑪歌皇后》,也許是因為裡面提到了查理八世攻打義大利的歷史,但最初引起我興趣的是裡面提到了邁迪西(Medici)家族。
邁迪西家族,從維基百科對於這個家族的介紹得知他們在當時的政經地位有多重要,這個家族裡有三位教皇、兩位法國王后還有許多貴族,如果沒記錯的話,凱薩琳.德.邁迪西將香水工業與藝術文化從義大利帶入當時的法蘭西,雖然大仲馬把她寫成黑心又惡毒的王后,但她在這方面的確是功不可沒的。然而《維納斯的誕生》書中的邁迪西家族,是當時領導佛羅倫斯的羅倫佐.德.邁迪西,早了洛瓦王朝近一百年,在小說中可以知道當時的邁迪西十分受人敬重愛戴,他們帶領了藝術與文化的發展,像小說裡提到的波提且利與他的畫作、但丁的神曲,然而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是倍受爭議,道德淪喪,也許可以算是對當時的一種批判。於是政治環境改變,在羅倫佐過世後由薩佛納洛拉掌控了當時的政治情勢,從充滿肉慾與物慾的氛圍中轉變為對心靈上的追求,整體環境的改變也會影響當時藝術家創作的方向。
從小憩的專題裡了解到波提且利所創作的《維納斯的誕生》,除了肉慾之外,也講求性靈的美。我想這是作者為這本小說與之同名的原因,她將書中的主角阿蕾桑德拉出身於一個富裕的環境,算是當時的權貴家庭,為了追求學習藝術繪畫的自由,她選擇一個謊言婚姻,最後,她也為了自由,帶著私生女成為天主的新娘。
同時,我們也自小說中看到當時的宗教環境也是很特殊的,修道院中幾乎是不太在意道德的修為,阿蕾桑德拉成為露克蕾琪亞修女後,也曾經與畫師情人相逢,在修道院中的夜晚,兩人過著如夫妻般的生活,但在白天兩人則是進行著繪飾禮拜堂的工作,似乎也說明了靈與肉是無法分離的。
與《我可以不是艾蓮妮》書中類似的是,阿蕾桑德拉的女兒最後由父親帶離修道院,她一個人留在修道院中繪製禮拜堂與天主相伴,而艾蓮妮的小兒子亞歷山卓斯被父親帶離母親,她選擇一個人居住在斯派采島上。儘管兩個故事完全不同,卻總忍不住把這兩位女畫家放在一起。
《維納斯的誕生》雖然提到許多但丁的《神曲》和許多藝術作品,但讀起來很輕鬆,不會讓人有太重的壓迫感,反而會讓人想更進一步去了解書中提到的各種作品及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環境的狀況,女主角阿蕾桑德拉到修女露克蕾琪亞的一生則是說明了一個女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如何追求自由獨立及面對轉變為女人與母親的衝突。是一本值得在休閒時間裡閱讀的一本休閒讀物。
隨選歷史閱讀: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