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如果有人看過原文版,那真是幸運,在讀過這本書的中譯版後,我覺得這本是讓我等待了很久的書。部份情節殘忍的讓人不忍心再多看幾眼,有些對話讓人讀的心痛。拿到這本書時,需要靜靜的,一個人緩慢的閱讀,狼吞虎嚥的讀過它,會讓人覺得失落。這本書,值得多讀幾次,在人生道路不同時期時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如同閱讀《百年孤寂》一樣。
在剛開始閱讀時,我心痛書中的孩子因為世局的變化,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已不是父子,而是伴侶,兒子是支持父親維持理性及生存的支柱,父親是兒子的保護傘,兩個同行的人要前往一個心中的淨土找尋所謂的同伴。但在讀完後,以上想法全部拋棄,不禁懷疑,作者寫的不是未來也不是家庭更不是因為戰爭對人類世界所造成的傷害,而是一個人的一生中所會出現的各種情境。
父親代表一個人的現實或說是成人狀態,兒子則代表了一個人所保有的純真,在人一生的道路裡,常會有這兩種態度交替著出現,維持一個人該有的理性與天真,孩童的狀態詀人不至於過度社會化及注重現實而喪失了所謂的道德觀,而成人的狀態也不會因為過度天真而使自己陷入危險之中。如果以這種方式來看這本書,那麼,書中父子所遇到的人吃人的世界就是現在世界的寫照,儘管我們保有赤子之心,但在具有生存危機的狀況下,只能選擇讓自己保持良知與理性的活下去,而不是同流合汙的也跟著吃起人來。
這對父子從冰冷的北方往溫暖的南方前進,一路上父子的對話幾乎沒有溫度,充滿了死亡與恐懼的念頭,父親的狀態要擔心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糧食、禦寒衣物、吃人一族的出現,不時還會被過去所困擾:崩潰離去的妻子、充滿陽光與愛的世界,對比當下的處境,那種拉扯的狀態,是會令人崩潰的。於是,孩子與父親的對話:
人不會忘記嗎?
會,人會忘了他想留住的,留住他想忘記的。
而夢竟如此多姿多彩,死神還能怎麼向人召喚?冰凍晨光裡醒來,萬事瞬間成灰,狀似塵封幾世紀的上古壁畫,突地重見天日。
年幼的孩子雖然充滿天真,但他的存在也是讓父親維持人性的唯一理由,也是能將父親在冰冷現實與往日過去回憶的拉扯所造成的空虛與絕望感中拉回的力量,他沒有過去回憶的包袱,只有未知事物的恐懼不安以及對過去殘存事物的疑問。許多次,當父親瀕臨崩潰時,孩子的話語總能提醒父親回到現實,此時的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成人:
我得時時盯著你,孩子說。
我知道。
是你自己說的,小信不守,就會背大信。
我知道;我不會了。
人生漫長道路上只有自己相伴,而孤寂卻又如此讓人難以忍受,這對父子除了彼此,還有一個在書中四處可見的-堅定的信仰,有趣的事,當父親抱有信仰的想法時,可能就是好運出現(找到補給食物)的時刻:
他說:若孩子並非神啟,神便不曾言言語。
之後,父親帶回了一些食物。父親並不是百分之百信神的,他也會質疑上帝:有心嗎?... ...你有靈性嗎?
... ...
但我們不吃人肉。
不吃,不吃人肉。
無論如何都不吃。
不吃,無論如何都不吃。
因為我們是好人。
對。
而且神眷顧我們。
是的,神眷顧我們。
儘管父親曾經懷疑神,但在之後他們找到一間食物豐盛的儲藏室,在閱讀時,我甚至覺得這對父子的運氣會不會太好了些?總是找得到食物和衣服,但隱約總覺得,當他們再次的表現信仰後,上帝似乎也做出了回應他們的舉動。
孩子透過這段漫長的旅程成長,愈來愈接近現實,不再是天真的孩童;父親的生命逐漸耗竭,但仍孩子傳承著信仰與人生智慧:
假若你夢見未曾遭遇或往後沒有機會遭遇的世界,而你在其中再次體驗歡樂,那你就是放棄了,懂嗎?但你不准放棄,我絕不允許。
......
是真的嗎?真的有神派的使命?
是真的。
在哪裡?我不知道在哪裡。
你知道啊;使命在你心裡,它一直一直在那裡;我看得見。
結局裡,孩子步上了另一個旅程,加入了一個新的家庭,同樣有堅定信仰也不會人吃人的家庭,一個女人張開雙臂擁抱孩子,告訴他上帝的呼吸,便是人的呼吸,孩子的旅程離開照顧有加的父親而加入了新家庭,在這條道路上也有了較完整的伴旅,但他仍與死去的父親對話,不是孤獨的一個人。
我們都在漫長的道路上獨自的行走著,天真與現實的狀態讓我們維持著自己是人
的意識,對信仰的堅定與信仰的支持,讓我們在孤獨之外還有來自心靈的力量,伴隨著我們繼續行走下去。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