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員工旅遊-6月花蓮行

七星潭

※提醒各位,這篇文章,我懶得分天寫,所以有耐心的人就慢慢看,沒耐心的人直接看照片好了:2009年06月花蓮行

這次的旅行主要是帶很少出遠門的爸媽參與公司的員工旅遊,除了認識平常很照顧我的同事們外,還可以看看台灣東部這一個清淨的花園。

行程:

  • 06/06:台北車站(摩斯早餐)→新城車站→七星潭→午餐→布洛灣→天祥晶華→(水簾洞)→晚餐→(活動)
  • 06/07:砂卡礑/綠水合流步道/飯店休息→午餐→海洋公園/賞鯨/理想大地遊憩→自助式晚餐(里拉餐廳)→自強夜市/天燈及煙火活動
  • 06/08:早餐(里拉餐廳/宴會廳)→理想大地遊憩→午餐→林田山文化園區→瑞穗牧場→花蓮車站(火車便當晚餐)→台北車站→回家

因為員工旅遊含家眷的人數約四百人,公司包下了莒光號火車從台北開往花蓮,先在新城車站下車,再搭遊覽車去七星潭。6月6日的天空其實不是很乾淨,總是灰灰的,怎麼拍都覺得不對勁,不乾淨。我們先是站在烈日下排字型(團體活動都會做的事),之後媽媽便衝到海邊開始玩水、看石頭,我一下拿數位相機,一下拿Vivitar交替拍,管它拍的好不好看,拍就是了。

午餐後,原是要到九曲洞及燕子口這一段,不過這幾天都是落石的新聞,且九曲洞也封閉了,於是改到布洛灣,之後則是遊覽車司機用高超的技術載著我們去看燕子口,在車上的我總想到2004年那年來燕子口時,嚇到臉色都變白了。

天祥晶華附近的景色

傍晚時我們就到了天祥晶華,在check in後,有些人前往水簾洞,由於我把這趟旅行設定在休息,所以也沒報名其他的行程,都是以休息為主,天祥晶華附近的景色很美,所以也沒有必要匆匆忙忙的去趕行程,我們一家三口把東西放著就在晶華附近散步。晚餐則是在晶華裡面用餐,之後我們回到房間裡,喝著壹陸壹的掛耳式咖啡並休息,我則開始寫起明信片,雖然只是在台灣島內旅行,但因為之前買了Kovis的明信片,裡面有不少花東的照片,於是就一張一張的寫,再拿去請櫃台幫忙在星期一時寄出去(後來我才知道,台灣的飯店是不幫客人寄明信片的,我是澳洲來的客人)。

天祥晶華很安靜,我好喜歡那份寧靜的感覺。國小畢業旅行時,我們住在有一段距離的天祥活動中心,那時我就覺得這個地方很美很安靜--除了當時的活動中心有很多小強外。

第二天的行程十分彈性,我們公司的福委會真的很棒,安排了三種行程讓我們選擇,早上原要帶爸媽去砂卡礑,但因為起床時間也晚了,我們也不想匆匆忙忙的趕行程,所以在晶華裡悠閒的吃過早餐,這些行程如果是自由行會比較舒服,時間也較彈性,對於年紀較大的爸媽來說,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要從飯店跑去砂卡礑再趕回來換衣服,又要準時集合實在太趕了。

1225房外的景色

午餐後,參加不同行程的人就往各自的目的地出發,我們直接進理想大地。公司的福委及旅行社也為直接進理想大地的團員安排行程,我們的行程包括了:溼地生態導覽、騎馬、樸門農場烤麵包、騎腳踏車、拍照做鑰匙圈,這都是有計算在旅費裡的大約500多元。到理想大地後有高爾夫球車載旅客前往住宿的房間,理想大地大抵可以用三座人工島來區分區塊,大中小三個島,主要的遊憩設施都在中島,而一晚八萬八千元的總統套房則在大島上,我們一家被安排住在1225,望出去就是小島,有運河也有碼頭,離位於19棟的里拉餐廳也不算遠,房間還不錯,床上還放了很好吃的蜂巢糕,在玩過那些行程回房間休息後,因為我已經快餓昏了,便配著自己帶的咖啡把它吃光了。

印象最深的是去烤麵包,自己用高筋麵粉、酵母菌、糖和水,不斷的揉麵糰,同事笑我一臉狼狽,我也覺得沒把頭髮綁起來的自己在揉麵糰時一定像瘋婆一樣。對了!還有溼地導覽,我們乘著竹筏,聽著導覽員講解樸門生態農場的經營方式,但所有的人都在餵食那群追在竹筏後的小鴨,哈哈!還有小鴨被同事誘到船上來,都市裡的小朋友興奮極了。

被誘上船的小鴨

如前面說的,我們員工旅遊有四百人,由於里拉餐廳空間有限,所以全公司分兩梯次晚餐,而我也在星期日的晚上決定開始葷食,不然我一定會在飯店裡餓到抓狂。里拉餐廳很漂亮,屬於自助式的餐廳,也有服務生會來幫忙清理桌面,東西不難吃,只是我顧著吃東西,所以沒時間拍照,人也太多啦!媽媽和幾位同事十分喜歡他們的螃蟹料理,我則吃了一盤又一盤的西班牙海鮮炒飯。

晚餐後我們跑去中島,也許為了管理方便,搭乘遊運河的船都從中島上的六號碼頭出發,不過,晚上的遊河時間是七點到十點,而當天有購物頻道請了一些"明星"(我很少看電視,所以不知道是誰)來拍攝節目,我們就在碼頭邊湊熱鬧。晚上遊運河的感覺還不差,因為是消費型的相機,所以夜景也拍不起來,就輕鬆的坐船看房間,我的心得是,如果要坐船,還是早上或下午,雖說晚上有夜景可以看,但其實看不太清楚哪棟是哪棟。原本晚上是要跑去自強夜市的,但我們也懶得坐車了,就跟領隊說我們要留在理想大地裡,八點時我們參加了放天燈的活動,還有煙火可以看,人多好熱鬧,蠻好玩的。放過煙火,我想起下午烤的麵包,走到農場時才發現人家早就休息啦!我的麵包去哪了呢?希望是被鴨子吃掉了。

天燈和滿月

回到房間,還是喝著自己帶的咖啡,也許有人會問我何必這麼龜毛,飯店餐廳的咖啡也不差,為什麼要多帶?我帶著壹陸壹的咖啡只有一個原因,homesick,僅此而已。我在洗澡前自己一個人從小島沿著河流走到中島再走到大島,經過中島時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溫泉和酒吧都在中島上,其實還不太好找,而乘船時經過的個漂亮的木製橋和幾座大橋,也都接近大島那,所以還是要走一走比較知道狀況。只是,夜裡的方向感很差,指標也搞得我頭暈暈的,我人在小島上轉了兩圈,明明房間就在對面卻還走不出去,而里拉餐廳就在我旁邊我也認不出來,要不是老爸出來找我,我可能就要敲別人的房門請他們打電話找服務人員帶我回房。

第三天的行程,一樣很悠閒。原本是安排要去宴會廳吃早餐,剛好我們在里拉餐廳前遇到總領隊,我捨不得爸媽一早就要曬那麼大的太陽走那麼遠的路去宴會廳,於是問總領隊是否可以在里拉餐廳用餐(這個要求是不合理啦!)不過我們很幸運可以在里拉用餐,後來才知道,因為人太多了,除了我們有四百人住進理想大地外,還有其他公司的員工旅遊也住在那,所以就分開用餐了。

大概是前一個晚上我走太遠了,早上在拿過相片鑰匙圈後,我又回到房間裡躺在沙發上熟睡了一個小時,是的,他們的沙發也十分好睡。中午我們在縱古傳香餐廳用餐,我喝了一杯台啤,發現台啤變好喝了,連味道都變得比較能讓我接受,但為了避免中途上廁所,所以我沒全部喝完,而且我很久沒灌酒了,所以,喝了一杯也沒喝完。中午用餐後,又分成兩個梯次,一梯次是先林田山再前往瑞穗牧場,另一梯次是先去瑞穗牧場再去林田山。

在星期五下班前,我在Twitter討論這次的花蓮行,特別是第三天的林田山,我到花蓮旅遊,應該有三或四次了,但林田山卻一次也沒去過,所以還蠻期待的。有河book的老闆686、cehraidc、雨漣都給了我一些意見。然而,因為我們在離開理想大地時因為人數很多,高爾夫球車來不及載,所以延遲出發時間,加上用餐的時間也較長,所以下午的林田山和瑞穗牧場都只能走馬看花。

林田山文化園區一景

我們部門的人因為人數較多被分成兩車,終於在最後一天可以林田山會合,所以在中山樓前集合拍大合照。拍完合照,我一個人拿著相機跑去後面的學校拍照,反正就是拍,我也沒時間去想什麼,能避開人潮就儘量避開人潮(這也是同事說我拍照很怪都不拍人的原因,因為我不會拍人),但在林田山也沒拍到什麼太特別的,我估計我們只待了四十分鐘吧!因為還要集合等人,所以就必須縮短一些時間。

牧場旁的小花

之後又匆匆忙忙的趕到瑞穗牧場,我想起以前說自家的咖啡樹開花時,宣宣也跟我說舞鶴的咖啡樹開花了。今年我們家的咖啡樹很爭氣的開了第二批花,而我們也來到了瑞穗。當然,為了避免來不及搭火車,我們大概只在瑞穗牧場停了半個小時,吃了奶酪和冰淇淋,買一包巧克力牛軋糖給在家照顧阿肥的弟弟後,又匆匆忙忙的去花蓮車站搭車。

一上車,領隊就開始發便當,飢腸轆轆的我三兩下就把便當吃掉了。我昏昏沉沉的在火車上半夢半醒的睡著,在火車上睡覺實在是很傷脊椎啊!到台北時大概快九點,下車前,我們的部門主管親切的提醒我們隔天要記得準時上班。

其他的,就看照片吧!順便把2004年自助旅行去花蓮的照片也放上去,證明了一件事:七星潭的天空被污染了。


有兩捲底片還沒拿去洗,改天再放上去吧!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3年的最後一天

這張照片的主角是經歷台灣史上最熱夏天和被紅蜘蛛催殘後又重新長出的傑克林觀音蓮 (Alocasia jacklin),下方還有一些被酷暑折磨後的水晶花燭葉子,因為還有很多綠色的部份可以行光合作用,就留著沒有剪掉。 其實一年的最後一天和每天無異,年輕時瘋過跨年活動,到後來覺得每天醒來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醒來也都是一樣的行程,也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平常心過好每一天最好。因為今年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值得自己記錄下來,所以還是來回顧一下 2023 年好了,把本來想寫成很多篇的東西都濃縮在一篇裡。 身體健康很重要,要遠離負能量的人 在 2023 年初看電視吃核果時咬崩了一顆牙,似乎就開啟我一整年的醫療之旅,牙科、眼科、家醫科,因為中了一次新冠,發燒、全身疼痛的感覺讓人只能躺平,沒想到在年底追打新冠 XBB 疫苗時又發燒到 39 度,全身痛到只能躺著祈求自己趕快睡著,睡著就不痛了。 年中時的手術讓我決定遠離那些造成我身心嚴重受創的人事物,讓睡眠從 3 至 4 個小時增加到 5 到 6個小時,我曾經在某段時間裡一天只睡 2 個小時,這是傷害身體和心理的原因。不要小看睡眠的重要性,沒睡飽也會影響情緒,更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段話:「男人睡 6 個小時,女人睡 7 個小時,蠢人睡 8 個小時。」這句話影響我的程度很大,但我畢竟是個凡人,不是亞歷山大大帝,也不是拿破崙,我很需要睡眠修復身體。 除非自己的心理能量強大,遠離一天到晚帶著負能量的人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遠離那種動不動白頭宮女話當年的人、天天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好,其他人都很爛的人、一天到晚說別人壞話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一定要遠離四處亂傾倒負能量的人。這些人把垃圾丟給聆聽者後,神清氣爽的離開了。不要小看負能量的影響,它會影響一個人總是負面看事情,這些人不懂自尊、自愛和自信,所以藉由傷害別人來突顯自己的美好。 當我挨了刀,躺在病床上嘔吐時驚覺得這些人蠻爛的,他們不花錢就殘害非專業聆聽者,還自以為是受害人,和討厭的紅蜘蛛一樣。 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和紅蜘蛛一樣的人。 植物與害蟲的啟發 我有一些觀葉、塊根植物,但在我休養的 2 個星期裡,它們遇到台灣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而 紅蜘蛛(葉蟎) 也趁著我無暇也無力照顧時,自植物身上吸取養份並不斷繁殖,如同前所述那些不斷散播負能量的人一樣,於是一些處於幼苗階段的...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在 2024 年結束前,我想聊聊生成式 AI 應用的影響

大約在 2023年初,因為 ChatGPT 出現,在當時提供我非常大的幫助,雖然那時的 GPT 反應不快,精準度約 80%,但比靠自己有限的英文聽力與對法律文字的理解能力,它提供的協助比當時的 Google Translate 還多,雖然我還是得周末加班處理,別人連假出去玩,我只能在家裡翻譯錄音及重新撰寫文章,但隱約已有不安的感覺:「身為研究人員,依賴這些工具後,我存在的價值在哪裡?」 在工作裡,生成式 AI 協助我翻譯、校正文字、重組文句、擬問卷題目。當我撰寫好一篇內容後,它可以幫我檢查別字(我很容易有別字)、贅字,或是它會協助挑出一般人不易理解的字句,並提供建議,而我會參考它的建議,再調整文章內的字句。它相當於一個輔助的編輯,在我把文章交給編輯前,先調整文章內容,提高可讀性。有時我請它翻譯文章,裡面有我無法理解的句子或字詞,就會請它解釋到我能以白話理解、表達為止。 隨著使用它的頻率增加,我也去聽關於學術倫理與人工智慧的演講。台上的講者提到一位博士班學生一直寫不出論文,在無法延長修業年限的情況下,使用 ChatGPT「編」出一本乍看之下很真實的著作。當時的 GPT 沒有 4o 有多種功能,但正經八百的與人說瞎話的功能已經令人刮目相看。當這本論文到達指導教授的手上,有經驗的教授第一眼就看參考文獻,馬上被教授抓到破綻--參考文獻的中作者根本沒有出版那篇論文。當時已經有預防論文抄襲的判讀系統,避免學生抄襲,但也曾經因為對非英語母語寫作者的寫作方式而誤判的案例。教授給這位博士班學生一個機會重新撰寫他的畢業論文,但最後,這位博士生仍然無法產出論文,除浪費時間外,在學術倫理評價上也被留下污點。 因為這件事,我如果在撰寫文章時有使用 AI 工具輔助,我多會在文末註明,該篇文章是與哪一個 AI 合作產出,我也會讓主管與同事知道,我使用 AI 在工作文件中提供哪些協助,這已成為我個人的習慣。 隨著可以應用的工具愈來愈多,我也看到許多文章、報告裡都出現 AI 工具的痕跡,有時使用者以為其他人看不出來,但這些痕跡很明顯,如果作者能自我揭露,是一件很好的事。當然現在沒有任何規定、規範要求撰寫者這麼做,但聽同事說國外的期刊已經要求作者自我揭露,我想國內應該也會有相關的要求。 在台灣,政府也提供使用生成式AI的參考指引。台灣行政院在 2023 年 8 月底公布由國科會擬定的「 行政院及所屬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