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澎湖行(2-2) 23.5蔚藍玻璃屋→中屯風車→山水沙灘→馬公市區閒晃

風車和日暈
大概是五點多,我們走下旋轉梯到吧台那去租借機車,餐廳裡掛了很多女主人-西瀛娘子的畫作,她的作品很美,我很喜歡這幅,如果有機會,我也好想趴在星空下的沙灘,聽著海浪和細沙的聲音。
由於第一次去澎湖時只有匆匆經過中屯風車,所以偉展就先帶我去看那超大的風車,經過跨海大橋時,他問我要在哪看夕陽?山水沙灘還是跨海大橋?我選擇到看不見夕陽的山水沙灘,其實是因為常聽偉展說那裡的沙灘很乾淨、很美,所以想要去看看。
風車到後來不是重點,在我拍照的同時,看到天上出現日暈,原本以為是之前看過的七色雲,一直到馬路上才發現是台灣本島城市裡少見的日暈,不過整個圓周並沒有很完整,但已經讓我興奮的即使坐在行進中的機車上,也要拍下日暈。


中屯風車
日暈
接下來便一路直奔位在馬公的山水沙灘。一路上聽著偉展說他當兵時的事,我則看日暈看得目不轉睛。
在往山水沙灘的路上經過很多美崙美奐的全新建築,猜測可能在等民宿執照下來準備開張營業,其中兩間已在營業的"民宿":希臘邊境和北非花園,北非花園就像個大城堡一樣,非常的有感覺;希臘邊境則是離山水沙灘十分近,座落在巷弄間,但因為建築方式特別,所以絕對不會忘記多看它兩眼。看到這兩家"民宿",我都不會有民宿的那種親切感,大概是法規的關係,把它們定位在民宿,但我覺得這比較像旅館,而且是一種主題式的旅館,但因為他們登記的是民宿,所以我對偉展說,那叫主題式民宿。同時我想到墾丁,今天墾丁如果不是國家公園的話,大也是滿坑滿谷的主題式民宿,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我還蠻慶幸墾丁能保有自然的一面,但這個想法對當地居民而言是不公平的。 離題了。到目的地時,月亮已經昇起了,月光十分明亮,在沙灘上可以看到月升和日落的感覺很特別,海浪拍打著沙灘,沙灘上的沙很細,但可惜有些垃圾,走在上面會讓我錯以為到了沙崙。
偉展看到海浪就瘋了,把隨身的包包掛在我身上後就衝進海浪裡泡水,我就用著有空的手東拍西拍。
沙灘
沙灘
偉展一直嚷著山水沙灘的浪很適合沖浪,我不玩水上運動所以不清楚,只是當我看到他整個人都浸到海水裡時,心裡真的慌了,於是左右張望找尋救生員的身影,奇妙的是,這裡居然看不到救生員。當太陽完全落下後,偉展也慢慢步上岸來,在沙灘外有公共的更衣室及簡易的浴室,還有沖沙的地方用強力水柱把腳上的細沙洗得十分乾淨。
晚上我們進入馬公市區,簡單的吃了些東西當晚餐。我們漫步在充滿遊客的街道上,偉展打了電話給第一天到機場接我們的大姐,請她幫我們拿XO醬,而另一個名產黑糖糕原本不在我的計畫內,但偉展大力推薦某家黑糖糕,並帶著我前往店面,我們沒有試吃,但在吃東西這點上我蠻相信偉展的,所以一口氣訂了快一箱的黑糖糕,離開前店家送我們一盒當天的黑糖糕並告訴我們,因為店裡不賣隔天貨,所以當天沒賣出的黑糖糕就當樣品給遊客試吃。大概就像我去日本玩時,導遊拿了很多餅乾說是廠商提供的試吃品給遊客吃並選購是同樣的用意。店家很客氣的答應幫我們把當天做好的黑糖糕分別包裝及裝箱後送到機場,省去我們大包小包的困擾,真的是十分用心的店家,還提醒我們,這樣才是最新鮮的黑糖糕。
大概十點多,我們拎著試吃的黑糖糕和XO醬再一路騎回西嶼的23.5蔚藍。這趟路程因為是在黑夜裡騎車,所以感覺路程特別遙遠,連跨海大橋都比白天行進時長了好多倍。
回到23.5蔚藍,夜裡的23.5蔚藍十分安靜,有一種靜謐的美。在清潔打理自己後,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算是真正放鬆下來,同時也感傷假期很快就結束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幾乎是不吃宵夜的,當天晚上,偉展因為騎車很累便先睡了,而我則把房內和浴室的電燈全都關掉,拎著黑糖糕,在躺椅上舖著浴巾,盯著被月光照亮的夜空,星星不多,也認不出任何星座,但心裡就是有一種平靜的感覺。一邊吃著黑糖糕,偶爾看著遠方黑暗的大海,偶爾有點點燈光,偉展曾告訴我那是夜間在海上補漁的漁船燈火,他也說,農曆十五時,整個港口燈火通明,是一片非常美的景色,不過,這次的旅行是看不到如此夢幻的景象。
我本想等待看有無好運在23.5蔚藍看到傳說的月之海,但月之海沒看到就發現黑糖糕已被我一個人吃掉大半,這家的黑糖糕真的很好吃,但我不想害人家,且他們本身就小有名氣,所以不打算在這裡寫是哪家的黑糖糕。
大概一點多,月亮還在白塔的後方,而我已沒體力再等待月之海或滿天星斗的自然景觀,便把東西收一收回房睡覺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2024年的閱讀報告,還有電子閱讀器心得

與往年一樣,在年底或年初分享自己過往一年的閱讀記錄。較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閱讀的媒介變多了。以往我把 Google Playbook定位在讀工作上的報告PDF,所以打開它的機會只有在讀報告的時候,但今年在平板上用 Google Playbook 上閱讀完 《巴別塔學院》 後,決定之後都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 目前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 除工作用的平板電腦被我拿來閱讀小說外,我原本就有一台MooInk、Kindle,今年多採購一台 Kobo 的Libra Colour,希望開啟彩色電子書的開始。買Kobo的電子閱讀器還有另一個原因,Kobo平台上可以購買英文電子書,有時我希望在車程上讀英文書或讀中文書時,不希望身上有太多電子產品,Kob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在 Kobo 上的第一本英文書是 《WEB 3》 。 所以這些工具的定位是: mooInk:單色,閱讀中文電子書。 Kobo Libra Colour:彩色,閱讀中英文電子書。 平板:用 Google Playbook 閱讀中英文PDF、電子書、電子雜誌,同時有 Readmoo與 Kobo APP。 Kindle:單色,英文電子書,目前已無法使用,但這是當時主管送給大家的禮物,每個人都有一台,開啟我英文電子書的使用經驗,也讓我在去Vanuatu的路上有書可讀。這台對我具紀念意義,所以留著。 但我現在沒有出國開會的機會,也很少去港澳,所以多在通勤時、剪髮時、休息時閱讀電子書。 在使用心得上,每次讀完平板都非常累,PDF的限制也無法在上面做太多記錄,電子書則受限於DRM,所以就算有劃線,也只留下空白。 Kobo的軟體整合做得最好,也可以購買中英文書籍,外出時也不用帶太多機器,如果有 Pocket 的帳號,還可以把網路上的文章存入Pocket,再用Kobo慢慢閱讀。Kobo同時也可以連結 Google Drive、Dropbox,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另外,我很難把Kobo上的畫線分享出來,只能在自己的閱讀器上瀏覽,相較之下,mooInk 的分享機制做得很不錯。 在經過最近一次更新後,mooInk 的網路連線功能好很多,不像以前在休眠後就得重開機連網路。我現在還是會在 Readmoo 上買書,因為它的閱讀獎勵機制對喜歡閱讀的我是有吸引力的,只要點數足夠,就可以再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