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公民新聞是媒體?還是罵政府的管道?

還記得第一年在舉辦教育農民的課程時,因為覺得這是免費且對農民與農企業來說算是一個福利,我向公民新聞網申請一個帳號,同時也把它定義在對外宣傳的管道之一。自97年到99年一直都還算順利,但一直到100年,也就是今年,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紛爭,而這樣的紛爭來自於就是公民新聞網對網站自身的經營方式定義和自稱公民記者本身的素質。
台灣的農業一直有一個奇怪的狀況,大抵是產銷的環節各有些問題,又或是一窩蜂的狀況,常常會有生產過剩又或是生產不足,造成國外(不是只有中國)要下大訂單卻訂不到產品;國內卻有生產過剩,老農與小農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滿腹苦情不知道要向誰訴說的狀況。
好在還有許多有為青年出現幫他們發聲,或是為了希望政府重視而採取了激烈的手段,結果要漂白卻漂不回來了。
基於我們所承接的計畫屬性,每年我們都會辦一些教育訓練,課程的內容分屬財務規劃以及大家都很喜歡的創新行銷,也感謝我的朋友們常會提供一些相關新聞,我也都還能Catch到時事。
在辦這個課時,我也是膽顫心驚,前三年只負責推廣,今年負責設計創新行銷課程。也因為每年的問卷都是我在整理,所以還知道聽眾們渴望能由哪些講師來分享創新行銷的經驗。
課程設計並得到同意公布後,我便到相關的網路平台去做推廣,特別是之前常使用的公民新聞平台,他們有一個農業新聞專區,感覺上也有不少相關的農業新聞在上面刊布,雖然總有些讓我看了三條線掛在臉上的怪新聞,但大抵上也算是宣傳管道,今年也就繼續使用了這個平台。想不到,一個自稱公民記者的非相關領域記者,讓我對這個平台扣了幾分。由於我在宣傳內容裡已明確定義在農民與農企業,並不希望多餘的媒體去做報導,加上每年的創新課總是座無虛席,我們都會開宗明義的要求農民及農企業優先受理。
這位記者女士打來便表明身份是公民新聞網的記者,並要求到現場參與,以便幫我們做宣傳,並能以不同的角度來做報導。
當我問了她平時是負責哪一方面的新聞?有無記者證明?她十分粗暴的回答,她是公民記者,而她平時負責的新聞並非農業新聞,同時,在這樣自家的平台上,連新聞訊息內容也不好好讀清楚,還說:「我找不到貴單位的名稱」眼睛真大。
基於聽眾們都要坐到地板上去了,我只能拒絕她。加上她口語的態度是:「我是記者,我有權利採訪。妳沒有權利拒絕我。我採訪妳,是妳的榮幸。」
本人素來討厭自認是無冕王的記者,妳是記者又如何?妳是農民嗎?是農企業經營者嗎?妳的報導真的有利於農民嗎?還是只是讓妳找個藉口找政府麻煩?向管老師反應後,事情不了了之。
最近一次,則發生在上星期五,這件事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但這位打電話給我的先生,我要勸你,不該為了反對而反對,這樣只會害到那些瀏覽者,他們少了一個管道知道一個免費的課程。
我不對的地方在於,我只是把課程的內容、上課時間、地點、議程寫在裡面,基於公民新聞台的角度,他們認為這是招生簡章,他們要的是事件的報導而非招生簡章
每個平台都有不同的遊戲規則,以前你讓我放,今年你不讓我放,用這個理由,我就當你改了遊戲規則。但這位先生之後說的話,讓我覺得,他這一切只是單純針對政府單位所做的抗議舉動:他說:
「我看妳每一篇文章的開頭都是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農委會(不知道他重覆了幾次),妳知道這樣會引起瀏覽者不良的觀感。」
之後,我想他大概是壓抑很久吧!用一種壓抑的客氣說:
「所以,妳要自己下架文章,還是我幫妳下架?」

我覺得我被威脅了。也許這位管理者平時閱讀多了小農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報導,便對行政院農委會的相關新聞都抱持著反感。平台經營者有自己的風格無妨,但請在說話及決策前衡量後果,得利與受損失的,是哪些人?
由於公民新聞網已表明不歡迎張貼招生簡章,而我們分析了往年從公民新聞網過來的民眾及瀏覽量並不多,再加上年初與那位女士、星期五打電話給我的那位先生的態度與措辭後,我們決定不會再使用公民新聞網這個平台放送這樣的免費課程訊息。
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農夫們農忙之餘哪來的時間上網?
只能可惜這個管道的閱讀者,儘管沒來報名,卻也不會再在該頻道取得這樣的訊息。
於是我懂得一件事,為什麼民眾總找不到政府的資源?一來是,政府網站的確不好用,有很多隱藏的資訊,二來是媒體依自己或經營者個人的偏好去選擇要刊登文章,去塑造某人是神,某人是混蛋,某單位只領錢不做事。很自然的,宣傳管道少了,民眾找不到福利,還不罵政府嗎?這點,媒體也要擔點責任吧!
我自己寫部落格,所以很清楚隨便的一個blogger要自稱是媒體是很容易的事。你應該是讓人家公認你是一個媒體,而不是你自溺、自High,只為小眾服務,如果你真的覺得,這樣口語上欺負執行單位,逼迫我們把課程下架,並以此沾沾自喜的話,那實在很令人遺憾,同時,也請你想想那些沒機會看到課程訊息的人們,想想你的意氣用事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在 2024 年結束前,我想聊聊生成式 AI 應用的影響

大約在 2023年初,因為 ChatGPT 出現,在當時提供我非常大的幫助,雖然那時的 GPT 反應不快,精準度約 80%,但比靠自己有限的英文聽力與對法律文字的理解能力,它提供的協助比當時的 Google Translate 還多,雖然我還是得周末加班處理,別人連假出去玩,我只能在家裡翻譯錄音及重新撰寫文章,但隱約已有不安的感覺:「身為研究人員,依賴這些工具後,我存在的價值在哪裡?」 在工作裡,生成式 AI 協助我翻譯、校正文字、重組文句、擬問卷題目。當我撰寫好一篇內容後,它可以幫我檢查別字(我很容易有別字)、贅字,或是它會協助挑出一般人不易理解的字句,並提供建議,而我會參考它的建議,再調整文章內的字句。它相當於一個輔助的編輯,在我把文章交給編輯前,先調整文章內容,提高可讀性。有時我請它翻譯文章,裡面有我無法理解的句子或字詞,就會請它解釋到我能以白話理解、表達為止。 隨著使用它的頻率增加,我也去聽關於學術倫理與人工智慧的演講。台上的講者提到一位博士班學生一直寫不出論文,在無法延長修業年限的情況下,使用 ChatGPT「編」出一本乍看之下很真實的著作。當時的 GPT 沒有 4o 有多種功能,但正經八百的與人說瞎話的功能已經令人刮目相看。當這本論文到達指導教授的手上,有經驗的教授第一眼就看參考文獻,馬上被教授抓到破綻--參考文獻的中作者根本沒有出版那篇論文。當時已經有預防論文抄襲的判讀系統,避免學生抄襲,但也曾經因為對非英語母語寫作者的寫作方式而誤判的案例。教授給這位博士班學生一個機會重新撰寫他的畢業論文,但最後,這位博士生仍然無法產出論文,除浪費時間外,在學術倫理評價上也被留下污點。 因為這件事,我如果在撰寫文章時有使用 AI 工具輔助,我多會在文末註明,該篇文章是與哪一個 AI 合作產出,我也會讓主管與同事知道,我使用 AI 在工作文件中提供哪些協助,這已成為我個人的習慣。 隨著可以應用的工具愈來愈多,我也看到許多文章、報告裡都出現 AI 工具的痕跡,有時使用者以為其他人看不出來,但這些痕跡很明顯,如果作者能自我揭露,是一件很好的事。當然現在沒有任何規定、規範要求撰寫者這麼做,但聽同事說國外的期刊已經要求作者自我揭露,我想國內應該也會有相關的要求。 在台灣,政府也提供使用生成式AI的參考指引。台灣行政院在 2023 年 8 月底公布由國科會擬定的「 行政院及所屬機...

2023年的最後一天

這張照片的主角是經歷台灣史上最熱夏天和被紅蜘蛛催殘後又重新長出的傑克林觀音蓮 (Alocasia jacklin),下方還有一些被酷暑折磨後的水晶花燭葉子,因為還有很多綠色的部份可以行光合作用,就留著沒有剪掉。 其實一年的最後一天和每天無異,年輕時瘋過跨年活動,到後來覺得每天醒來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醒來也都是一樣的行程,也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平常心過好每一天最好。因為今年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值得自己記錄下來,所以還是來回顧一下 2023 年好了,把本來想寫成很多篇的東西都濃縮在一篇裡。 身體健康很重要,要遠離負能量的人 在 2023 年初看電視吃核果時咬崩了一顆牙,似乎就開啟我一整年的醫療之旅,牙科、眼科、家醫科,因為中了一次新冠,發燒、全身疼痛的感覺讓人只能躺平,沒想到在年底追打新冠 XBB 疫苗時又發燒到 39 度,全身痛到只能躺著祈求自己趕快睡著,睡著就不痛了。 年中時的手術讓我決定遠離那些造成我身心嚴重受創的人事物,讓睡眠從 3 至 4 個小時增加到 5 到 6個小時,我曾經在某段時間裡一天只睡 2 個小時,這是傷害身體和心理的原因。不要小看睡眠的重要性,沒睡飽也會影響情緒,更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段話:「男人睡 6 個小時,女人睡 7 個小時,蠢人睡 8 個小時。」這句話影響我的程度很大,但我畢竟是個凡人,不是亞歷山大大帝,也不是拿破崙,我很需要睡眠修復身體。 除非自己的心理能量強大,遠離一天到晚帶著負能量的人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遠離那種動不動白頭宮女話當年的人、天天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好,其他人都很爛的人、一天到晚說別人壞話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一定要遠離四處亂傾倒負能量的人。這些人把垃圾丟給聆聽者後,神清氣爽的離開了。不要小看負能量的影響,它會影響一個人總是負面看事情,這些人不懂自尊、自愛和自信,所以藉由傷害別人來突顯自己的美好。 當我挨了刀,躺在病床上嘔吐時驚覺得這些人蠻爛的,他們不花錢就殘害非專業聆聽者,還自以為是受害人,和討厭的紅蜘蛛一樣。 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和紅蜘蛛一樣的人。 植物與害蟲的啟發 我有一些觀葉、塊根植物,但在我休養的 2 個星期裡,它們遇到台灣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而 紅蜘蛛(葉蟎) 也趁著我無暇也無力照顧時,自植物身上吸取養份並不斷繁殖,如同前所述那些不斷散播負能量的人一樣,於是一些處於幼苗階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