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因為Schee的關係而有機會參加了一場關於「政府資料加值公開」的Ideas Jam。這大概是繼年初那場會議之後,第二場所參與的,關於政府資料公開相關的場合。在這場會議裡,再次感受到政府與民間在對同一件事情認知上的巨大落差。
速記如下,為避免我又拖太久才把它們整理出來,而且,每一個小點都可以有很多內容可以寫:
速記如下,為避免我又拖太久才把它們整理出來,而且,每一個小點都可以有很多內容可以寫:
- 政府資料公開 ≠ open data ≠ open government ≠ APP ≠ Cloud (Computing)?這些可能有相關,但相關性極低。
- 如何找到資料?相關議題:如何看公部門網站、招標與決標資訊的解讀及招標文件的付費。
- 資料的價值:規費法中,由誰去定義這些資料的價值?
- 資料授權、使用、維護及規範的相關議題。舉例:線上教學網站的教材、中央圖書館( http://www.ntl.edu.tw,似乎又名為臺灣圖書館)裡的互動藝術裝置。
- 加值的定義?資料的加值是讓資料的使用性增加還是讓政府部門販售資料?(個資法、七朵政府雲)還是讓廠商使用後拿去賣錢?
- 什麼樣的資料適合加值?資料能否被電子化?能否建立一個無痛進入的平台?
- 開放API如何避免新的數位落差?(印度的Open Data造成貧富差距更明顯)
- 資料取得不易:文件申請手續繁複、付費管道無線上金流 、取得的資料並非自己要的資料更不是可以使用的資料,也無法退回(案例: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把所有網站內的PDF檔燒成一張光碟,連Excel檔都沒有,也不能退費)。
- 資料格式的問題:PDF?Word?Excel?PowerPoint?圖檔掃瞄再製成PDF?
- 舉辦APP競賽的目的?APP競賽後,得獎的APP後續也無人回覆,使用者安裝後無回饋機制,只能打1999抱怨。
- 由於是推廣階段,所以台北市政府公開資訊平台上的資料多為免費應用,儘管比賽後的APP沒有人維護,還是會繼續舉辦APP競賽。
- 各部會中管理人員在此一方面的認知不足,可能僅有少數人知道,造成溝通上的問題,往來頻繁的公文流程拖慢了速度。
- 政府的計畫分派給不同執行單位的結果是民眾無法找到正確的窗口,希望能成立一個類似1999的窗口,統一導引民眾找到正確的窗口。
- 如何提供民眾有感的服務?
- 台灣政府會參考國外的脈絡,但不可能跟著國外走(例如:資料分類檢索 V.S 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研考會做了四種分類:主題、機關、服務、施政)
今天感謝網絡行動科技的Charles、御言堂的C.K(城市格局blog)、青平台的whisky、Dennis、iCook的Fox(不好意思,我們的網站在下半年要進行改版了)、中研院、台北市政府資訊處、微軟、研考會,還有現場/不在現場的很多人(包括同事們)。
特別感謝Fertta.com的Schee,從他每天的Google Hangout直播、舉辦的R0聚會裡可以學到非常多的資訊,打開另一扇窗,讓我學習到網際網路的另一種使用方式。
放一段昨天中午的主題:房價地圖、倫敦奧運YouTube轉播:
放一段昨天中午的主題:房價地圖、倫敦奧運YouTube轉播:
一切才剛開始,這條路似乎十分的漫長,但感謝各位的包容,並讓我開始踏入這個領域。
最後,evernote真的蠻好用的,但ipad的中文辨識好慢啊!
恩,很有趣的資訊,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