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12BioTech(圖多字多)

今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在生技月的生技展中擔任工作人員。以往生技月裡會去設攤的是另一個計畫,今年則是我所服務的農業科專計畫[1]
農業科專展場
小組們為這個計畫忙到翻天覆地好長一段時間,中間還歷經期中審查及新案的收件及審查會的舉行。終於,這些都在幾天內展覽結束了。每個人平均輪值一天到一天半,我和另一位研究人員負責7月26日的開幕並在27日南下到高雄參觀資策會創研所的IDEAS F.A.R.M。
中間會有其他研究人員來輪流,休息時,我便到其他攤位去晃晃。
生技展比較像是B to B的專業展覽,有許多廠商、政府學研單位會在現場展示成果及技術交流。可能是為了希望能招攬人氣,所以把醫美的議題也放在其中,與技術交易展[2]不同的是生技展有一個十分明確的主題:生物(化)技術,所以農業、生技、生醫的主題都會在其中,政府單位也會佔相當大的比例。
今年生技展的大會之星是「穿梭3D機器人微創手術新境界」,利用3D與機器人的技術可以做到遠端手術。這個展區分三個部份:讓民眾體驗微創手術的訓練過程、3D影像手術環境和機器人輔助手術。
模擬手術中的3D畫面,要載3D顯影眼鏡。 
上圖:模擬3D手術進行的畫面。
模擬手術中病房的畫面
上圖:摸擬手術房的照片。
在現場也看到了關於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3])運用在骨科手術的簡介。在行銷案例中,會看到行銷公關們把這樣的技術應用在一些行銷活動上,較多屬於娛樂性質,之前在G+有一個討論串[4],是關於對AR的想像與實際應用。
看到現場運用在骨科手術的介紹,雖然沒有展示影片,但我腦海裡出現CSI紐約在有一集中,好像也是運用AR技術去找出子彈(兇器)位置的畫面。
在許多廠商展示中,有些是展示醫藥技術的,有些是包裝技術的。多數攤位只是匆匆看過,但也有幾個是比較印象深刻的:一個是馬偕醫院與台灣微測公司所合作的溯源基因檢測,可以檢驗父系與母系血緣的來源。這個技術會讓我覺得十分侵犯隱私,就算是自己去做,也會擔心這些基因資料會不會被挪作他用?但據說歐洲國家的人好像不少人會去做這樣的檢測動作。
另外則是成人紙尿褲的廠商,與馬偕醫院合作的配配樂遊戲組,算是遠端照護的一環。需要復健的病人不需要在醫院與家之間舟車勞頓的往返,租一組這個遊戲組,醫生可以進行遠端控制,將復健歷程記錄下來,並觀察病人的復健程度來調整題目的難易程度。
配配樂遊系組
上圖:配配樂遊戲組
下圖的圖片已經看到品牌了。不過這是一個概念性的產品,尚未實際商品化。廠商的說法是因為有些看護機構的人手不是那麼的足夠(也可以說是願意從事看護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加上每個人的皮膚敏感度不同,紙尿褲的感測器會去進行紀錄,到尿量到達需要更換時,就會呼叫看護人員來為臥病在床的老人家進行更換紙尿褲的動作。這是一個矛盾,當一個看護機構的人員不足時,你會放心把老人家交給這樣的機構去照顧嗎?但這個想方不至於太奇怪,除了這個技術可以應用在遠距醫療外,台灣現在的狀況的確是一個看護可能要同時進行很多工作,僅管機構裡人手不足,還是會有人把老人家送入這樣的安養機構。
紙尿褲的監控技術
上圖:遠端照護情境說明圖
所以,這個廠商還是很聰明的把觸手伸到「雲端」。但我對於「雲端」的實際概念還是很模糊,加上目前聽到的「雲端服務」其實聽起來就像購物或媒合平台甚至是伺服器廣告,只能用:「雲深不知處」去形容,所以就不予置評了。
現場也有衛生署的攤位,現場有一些中草藥的研究成果出版品免費索取,但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電子病歷及病人隱私這一塊。那陣子正好在舉行健康與醫療資料的加值應用公民論壇[5],想說現場有衛生署的人也許可以問到一些資訊,結果,衛生署的展區除了書本及幾個服務人員外,可以用唱空城來形容。
至於醫美的展區,由於我對台灣的醫美產業感到失望,所以就完全不想多了解什麼,只是和同事跑去買了一小盒香膏,並發現保健食品的攤位變少了,而醫美的攤位變多了,而一個B to B的展覽出現這樣一區B to C的展區,實在是很突兀,更突兀的是,有不少是其實都是在醫美展區,幾乎沒有人會到政府單位的展區來看,當然,長官除外。
文中提到的連結可參考以下:
  1. AGTECH農業科專:https://agtech.coa.gov.tw
  2. 技術交易展: http://www.inventaipei.com.tw/
  3. 擴增實境:維基百科-擴增實境
  4. 關於QR與AR:https://plus.google.com/101331416601860766739/posts/AkmbamKATAp
  5. 健康與醫療資料的加值應用公民論壇: http://event.pansci.tw/hmiacf/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2024年的閱讀報告,還有電子閱讀器心得

與往年一樣,在年底或年初分享自己過往一年的閱讀記錄。較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閱讀的媒介變多了。以往我把 Google Playbook定位在讀工作上的報告PDF,所以打開它的機會只有在讀報告的時候,但今年在平板上用 Google Playbook 上閱讀完 《巴別塔學院》 後,決定之後都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 目前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 除工作用的平板電腦被我拿來閱讀小說外,我原本就有一台MooInk、Kindle,今年多採購一台 Kobo 的Libra Colour,希望開啟彩色電子書的開始。買Kobo的電子閱讀器還有另一個原因,Kobo平台上可以購買英文電子書,有時我希望在車程上讀英文書或讀中文書時,不希望身上有太多電子產品,Kob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在 Kobo 上的第一本英文書是 《WEB 3》 。 所以這些工具的定位是: mooInk:單色,閱讀中文電子書。 Kobo Libra Colour:彩色,閱讀中英文電子書。 平板:用 Google Playbook 閱讀中英文PDF、電子書、電子雜誌,同時有 Readmoo與 Kobo APP。 Kindle:單色,英文電子書,目前已無法使用,但這是當時主管送給大家的禮物,每個人都有一台,開啟我英文電子書的使用經驗,也讓我在去Vanuatu的路上有書可讀。這台對我具紀念意義,所以留著。 但我現在沒有出國開會的機會,也很少去港澳,所以多在通勤時、剪髮時、休息時閱讀電子書。 在使用心得上,每次讀完平板都非常累,PDF的限制也無法在上面做太多記錄,電子書則受限於DRM,所以就算有劃線,也只留下空白。 Kobo的軟體整合做得最好,也可以購買中英文書籍,外出時也不用帶太多機器,如果有 Pocket 的帳號,還可以把網路上的文章存入Pocket,再用Kobo慢慢閱讀。Kobo同時也可以連結 Google Drive、Dropbox,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另外,我很難把Kobo上的畫線分享出來,只能在自己的閱讀器上瀏覽,相較之下,mooInk 的分享機制做得很不錯。 在經過最近一次更新後,mooInk 的網路連線功能好很多,不像以前在休眠後就得重開機連網路。我現在還是會在 Readmoo 上買書,因為它的閱讀獎勵機制對喜歡閱讀的我是有吸引力的,只要點數足夠,就可以再兌...

To Regulate or Not to Regulate? About AI technology

I borrowed the title of the forum this afternoon . Actually, I attended two webinars about AI today.  One forum focused on the debate about regulating AI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discussion was fruitful, as the panellists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and knowledge about different AI regulations across various countries. Besides Taiwan, they discussed the European Union, the US, Korea, and China. Korea, for instance, published their "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Trust" (AI Basic Act) at the end of 2024. However, before this, the Korean government had already established good data governance through three essential acts: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the Network Promotion Act, and the Credit Information Act. These laws, along with their MyData applications, built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strategies like the Data Dam, a centralized platform for securely collecting, storing, and processing large-scale data, which supports AI d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