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一週腦力激盪:Focusing on ideas and requirements

從04月23日的丹麥創新設計,到26日的2013 IOT x Big Data 台歐智慧產業高峰論壇,最後是27日下午的Code for TomorrowEarth Day Workshop,彷彿進行了一週的腦力激盪。 在23日的演講結束後,讓我最難忘的是台上的講者說的一句話:Focusing on ideas and requirements。 至於IoT & Big Data的論壇,我看到了資策會的專家們畫出了許多的願景,同時還不斷提到:「台灣是個很適合當做測試的地方。」這點我不奇怪,就像手機剛發展時,Nokia與Motorola只要有新的機型,都會先拿台灣做市場測試。一來是因為台灣人喜歡嚐鮮,二來是台灣人還頗捨得在三C電子上的消費。不過IoT是個整體環境的連結,小至資料,大至產業,如果貿然的就做測試,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可能會導致一場災難,而這也是趕流行的公部門常犯的失誤之一。 到了27日下午的地球日工作坊,儘管我不是寫程式的人員(也不是工作人員),卻也感受到一種開放力量所帶展現的生命力。
這場期待以久的工作坊剛好是在G8的Open Agriculture之前,在短短的兩個小時裡產出了兩個計畫:
  1. 好愛米(Good Rice,計畫的主持人是C.K.,我簡短的列出以下:
    • 地籍與所得資料的結合。有產銷履歷表的資料是屬於所得較低的地方。
    • 土壤污染與產銷履歷的結合,讓消費者了解米的來源是否為安全來源。
    • 購買所得較低的地區所產的米,以公益給予協助。
    • 地籍資料的對應與取得,需要付費給縣市政府,如何避免隱私權的問題。
    • 如何連結消費者與生產者。
    • open street map的使用,劃出農田的範圍。
    • 農夫市集 farmer market的時間/地點結合(目前民間與政府都有提供相關的資訊)。
  2. Food Open Data:這是由Kny所提出的,透過使用者在手機上安裝APP的方式,把食品包裝上的條碼掃瞄拍照後做辨識,可以知道這個產品的履歷及加工過程。聽起來很像是農委會做的農產品產銷履APP,也很像安心食品履歷追溯網所提供的APP的做的功能,不過這兩個APP的各自獨立,且後者的APP的掃瞄後就出現資料庫錯誤的訊息。在一群工程師低頭默默的寫程式打拼的過程裡,在外面稍微聊了一下這個APP的應用方向十分的廣:
    • 醫療用途:食品成份的致敏性、慢性病患者的飲食控管。
    • 食品履歷追蹤及安全:食品添加物及相關加工工廠資訊、健康食品認證相關資訊。
    • 社群的相互交流。
    • 甚至可以把Good Rice的資料庫包在裡面。
    • IoT的應用,我拿冰箱來舉例,而這似乎也是目前業界在做的:
    • 讓冰箱裡有一個條碼掃瞄器,當購買回來的產品在放入冰箱,條碼解讀後,除了了解產品的來源外,也許可以提供主婦食譜參考,在食品到期日前發送訊息到手機裡,可以避免食物的浪費。甚至可以計算出一個家庭的食材使用量,當食品將要吃完時可以發送訊息到供貨商,例如像主婦聯盟或是大王菜舖子這類的食品合作社可以提供一週的食物量、從營養師的資料庫取得營養保健建議,同時也可以避免你家的冰箱成了異次元空間,找到長出不知明生物的過期產品,保持冰箱的清潔與衛生。在這樣的一個例子裡,正是目前許多國際農業組織所注意的議題:
      1. 食品履歷(Food Traceability)
      2. 食品安全(Food Security or Food Safety)
      3. 不再浪費食物(No more food waste)
      4. 透過ICT應用來幫助農村進行改善(ICT in Agriculture or ICT for Rural Development)
於是我在這兩個小計畫裡看到了所謂的「Focusing on ideas and requirements」,從需求面出發,並使用遊戲的概念,讓大眾有興趣去參與,在遇到資料來源不足時,也不會想:不可能。中間我提到一個關於糧商混米的問題出現在台灣市場上,我後來也想到了一些方法,例如從海關的進出口資料及農委會的稻米進口量去比對,同時去找公開資料。這過程有點辛苦,但也不是沒辦法做出來,只要找得到方法,也能找得到資料,應該就會有相關的資訊出現。 接下來的兩天,國際間有一場重頭戲:G-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Data for Agriculture,很可惜的是沒有辦法全程參與。 也許會有人好奇,為什麼我會持續關注農業議題?除了本身的工作有些許的相關外,也許很多人忘了原本是農業立國的台灣已漸漸依賴進口食品,而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下,全世界的食物將會出現短缺的現象。如果你希望未來的下一代是活在一個可以不吃基因改造食品(GMO Food)、天然健康食品的未來,都應該要注意農業相關的議題。 再次感謝Code for Tomorrow讓我有一個十分充實的週末。 其他關於:
  1. 2013 IOT x Big Data 台歐智慧產業高峰論壇也可見:Schee:在台灣,開放資料遠比海量資料重要(二)
  2. Code for Tomorrow的Earth Day Workshop:Schee:Open Data 的人才培育 (2)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3年的最後一天

這張照片的主角是經歷台灣史上最熱夏天和被紅蜘蛛催殘後又重新長出的傑克林觀音蓮 (Alocasia jacklin),下方還有一些被酷暑折磨後的水晶花燭葉子,因為還有很多綠色的部份可以行光合作用,就留著沒有剪掉。 其實一年的最後一天和每天無異,年輕時瘋過跨年活動,到後來覺得每天醒來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醒來也都是一樣的行程,也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平常心過好每一天最好。因為今年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值得自己記錄下來,所以還是來回顧一下 2023 年好了,把本來想寫成很多篇的東西都濃縮在一篇裡。 身體健康很重要,要遠離負能量的人 在 2023 年初看電視吃核果時咬崩了一顆牙,似乎就開啟我一整年的醫療之旅,牙科、眼科、家醫科,因為中了一次新冠,發燒、全身疼痛的感覺讓人只能躺平,沒想到在年底追打新冠 XBB 疫苗時又發燒到 39 度,全身痛到只能躺著祈求自己趕快睡著,睡著就不痛了。 年中時的手術讓我決定遠離那些造成我身心嚴重受創的人事物,讓睡眠從 3 至 4 個小時增加到 5 到 6個小時,我曾經在某段時間裡一天只睡 2 個小時,這是傷害身體和心理的原因。不要小看睡眠的重要性,沒睡飽也會影響情緒,更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段話:「男人睡 6 個小時,女人睡 7 個小時,蠢人睡 8 個小時。」這句話影響我的程度很大,但我畢竟是個凡人,不是亞歷山大大帝,也不是拿破崙,我很需要睡眠修復身體。 除非自己的心理能量強大,遠離一天到晚帶著負能量的人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遠離那種動不動白頭宮女話當年的人、天天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好,其他人都很爛的人、一天到晚說別人壞話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一定要遠離四處亂傾倒負能量的人。這些人把垃圾丟給聆聽者後,神清氣爽的離開了。不要小看負能量的影響,它會影響一個人總是負面看事情,這些人不懂自尊、自愛和自信,所以藉由傷害別人來突顯自己的美好。 當我挨了刀,躺在病床上嘔吐時驚覺得這些人蠻爛的,他們不花錢就殘害非專業聆聽者,還自以為是受害人,和討厭的紅蜘蛛一樣。 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和紅蜘蛛一樣的人。 植物與害蟲的啟發 我有一些觀葉、塊根植物,但在我休養的 2 個星期裡,它們遇到台灣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而 紅蜘蛛(葉蟎) 也趁著我無暇也無力照顧時,自植物身上吸取養份並不斷繁殖,如同前所述那些不斷散播負能量的人一樣,於是一些處於幼苗階段的...

2024年的閱讀報告,還有電子閱讀器心得

與往年一樣,在年底或年初分享自己過往一年的閱讀記錄。較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閱讀的媒介變多了。以往我把 Google Playbook定位在讀工作上的報告PDF,所以打開它的機會只有在讀報告的時候,但今年在平板上用 Google Playbook 上閱讀完 《巴別塔學院》 後,決定之後都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 目前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 除工作用的平板電腦被我拿來閱讀小說外,我原本就有一台MooInk、Kindle,今年多採購一台 Kobo 的Libra Colour,希望開啟彩色電子書的開始。買Kobo的電子閱讀器還有另一個原因,Kobo平台上可以購買英文電子書,有時我希望在車程上讀英文書或讀中文書時,不希望身上有太多電子產品,Kob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在 Kobo 上的第一本英文書是 《WEB 3》 。 所以這些工具的定位是: mooInk:單色,閱讀中文電子書。 Kobo Libra Colour:彩色,閱讀中英文電子書。 平板:用 Google Playbook 閱讀中英文PDF、電子書、電子雜誌,同時有 Readmoo與 Kobo APP。 Kindle:單色,英文電子書,目前已無法使用,但這是當時主管送給大家的禮物,每個人都有一台,開啟我英文電子書的使用經驗,也讓我在去Vanuatu的路上有書可讀。這台對我具紀念意義,所以留著。 但我現在沒有出國開會的機會,也很少去港澳,所以多在通勤時、剪髮時、休息時閱讀電子書。 在使用心得上,每次讀完平板都非常累,PDF的限制也無法在上面做太多記錄,電子書則受限於DRM,所以就算有劃線,也只留下空白。 Kobo的軟體整合做得最好,也可以購買中英文書籍,外出時也不用帶太多機器,如果有 Pocket 的帳號,還可以把網路上的文章存入Pocket,再用Kobo慢慢閱讀。Kobo同時也可以連結 Google Drive、Dropbox,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另外,我很難把Kobo上的畫線分享出來,只能在自己的閱讀器上瀏覽,相較之下,mooInk 的分享機制做得很不錯。 在經過最近一次更新後,mooInk 的網路連線功能好很多,不像以前在休眠後就得重開機連網路。我現在還是會在 Readmoo 上買書,因為它的閱讀獎勵機制對喜歡閱讀的我是有吸引力的,只要點數足夠,就可以再兌...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