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有不少創業聯誼社群,除了台灣本地官方、民間的各種社群外,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創業聯誼社群。在這裡所談的創業聯誼社群,可能是一群有興趣自己開創事業或是正在開創事業的人,透過實際面對面接觸或是利用方便的網路交流機制的團體。活動的型式可能是藉由一個或多個創業者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或是透過團體之間的實際互動,會後再透過社群的分享,以延續成員之間的熱度
上星期第一次參與了創業者的聯誼活動,生活裡有些朋友經歷創業的前段,或是已是市場先行者,所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分享我自這些創業中的朋友們所學習到的事,又或說是我所觀察到他們的共同特質:
上星期第一次參與了創業者的聯誼活動,生活裡有些朋友經歷創業的前段,或是已是市場先行者,所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分享我自這些創業中的朋友們所學習到的事,又或說是我所觀察到他們的共同特質:
1.所有事物不是理所當然
這些朋友們不會對生活裡的事物感到理所當然,他們相信有更好的方法,也隨時記錄下自己感到不合理的地方,並找尋解決的方法。
例如在台灣,一般人可能很習慣行道樹被水泥、磚塊疊壓著,或是習慣於接受政府所給的補助、資源、資料,習慣於政府所提供的保護,習慣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但有些人會注意到:在其他國家,行道樹的種植分布、水溝蓋的布建方式,如何對用路人更為友善?如何合理、快速的擴散知識與訊息。
2.擁有天生的使命感
在與這些創業者們交談的過程中,都會聽出他們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感,他們相信生命的旅程裡是需要做某件事情,需要做出某種改變,這也成了他們熱情與專注的來源之一。
3.要抱怨,但更熱衷於溝通與執行
創業的過程相當辛苦,中間可能會有親友的不諒解、資源的限制,心中難免有不吐不快的感受。這些朋友們會利用不同的型式抒發自己的心情,但在抱怨後,也會開始著手離開這些瓶頸,而不是坐在鐘型瓶(註1)裡怨天尤人。
他們也許會抱怨資源的不足、政府法令限制、消費者長久來被誤導的認知,他們對事不對人,在抱怨後,堅定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找出導致問題的來源,不斷與之溝通、處理、測試;儘管資源有限,先利用手邊現有的、可以掌握的資源,來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之後一再的嘗試、測試,最後解決問題,他們的抱怨比較像是在理清自己的思緒,找出解決問題的癥結,也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早一步發現與願意動手解決問題,擁有先行者優勢。
4.賺錢不是第一順位,但卻是必要因素。
熱情也許是支持創業的必要因素,但不賺錢的生意在熱情燃燒殆盡後只剩下灰燼。我在朋友們身上看到的熱情,並不是賺錢的熱情。他們的熱情來源並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是改變日常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理所當然,提醒大家事情還有更好解決方式。當他們站在台上分享的時會告訴台下的人,賺錢是必要的,但是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才是不變的初衷。
少數的朋友是孤注一擲的投入創業,這樣的壓力也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他們還是會提醒自己以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壓力,這條路行不通,就換另一條路走,不改變目的地,中間也許多繞了一段路,就當作是上天要讓你多看、多體會這一段路的風景,為未來可能的一切先做準備。
5.沒有捷徑,一切都是穩紮穩打,咬緊牙根走過來的。
在聖經裡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少年大衛只憑著堅定的信心和石頭,就打倒了巨人歌利亞,讓非利士人落荒而逃,救了自己的國家。
創業者就像是大衛,巨人與軍團就是既有的競爭對手,甚至是政府。大衛有信心、有工具,也許資源很少,但他看到了巨人的弱點,也看到狀大的軍團其實只是靠著巨人的威嚇。所以他先打倒巨人,非利士人軍隊也隨著巨人倒下而潰散。
有些在創業過程中受到挫折的人,認為站在台上的分享者一定有所謂「成功的捷徑」,可能有人脈、有金援。但我所見到的這些分享者,在創業的過程裡,他們也是一步步從無到有走出來的。有次與朋友聊天時,對方說:「沒有經過爬、沒有經過蹲,怎麼知道如何跳(飛)?怎麼跳(飛)得高?」如同沒有人只靠著讀MBA就能當一個稱職的主管。站在台上的都是已經有成績的人,但他們之前的努力、咬牙撐過的那段時光,是被台下聽眾所忽略的。這段低頭苦撐的經驗造就今日站在台上的分享者們,他們比台下的聽眾更能體會早期資源不足的痛苦。
大衛自告奮勇與巨人對抗,掃羅王問他:「你不過是個孩子,怎麼與身經百戰的巨人對戰?」大衛也回答他:「曾有大熊和獅子抓着我父親的羊,我卻把牠們打死…」所以大衛也是有和熊與獅子對戰的經驗,不是只憑信心與石頭而已。
6.獨立,但不孤僻
巧合的是,我所遇見的創業者,他們習慣自己一個人解決事情。他們也許有團隊,但也都是團隊中的領袖,獨立、不依賴他人的協助,主導著創業團隊的發展方向,在遇到問題時,通常這位領袖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反應並解決問題。
雖然他們習慣自己解決問題,但他們樂於交流,以誠待人,也樂於將經驗傳承給團隊中的其他夥伴,希望透過快速複製的方式能把經驗教授出去,他們便可以更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
7.觀察、聆聽、分享
研發人員與創業者的不同在於前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專注於研發;創業者發現並利用專業來解決生活裡的問題,也樂於聆聽其他人生活中的問題或自觀察他人生活方式中發現問題並給予協助。
他們樂於分享自身的經驗,希望能協助其他創業者在創業的這條路上做好心理準備,這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分享經驗的過程中裡,他們也不斷的審視自己在這條路上有沒有多走了哪段冤枉路?透過這樣的分享也許可以協助其他開發者。
8.專注,懂得時間管理
不是以晨型人或是夜貓子這種二分法來看時間管理這件事。這些創業的朋友們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社交生活、家庭生活、工作時間、娛樂不互相衝突,什麼時間就做什麼事,專注在自己的事業、眼前的議題,相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時間是創業者們最重要也是最可以靈活運用的資本,大家的時間同樣只有24小時,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反而成了決定的關鍵,同時,他們會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
9.愛惜自己的羽毛
儘管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但這些朋友們不會迷失在成名的光環裡。有的朋友已經是顧問級的人物,有些朋友在他人的心中已是事業有成,但他們不會自吹自擂,不會過度吹噓自己做了多少事。他們做多少事說多少話,也不會因為不斷的演講邀約而浪費自己的時間,選擇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為自己累積良好的人脈與資源。
10.適時的放下並懂得感謝
這樣的特質幾乎在每個創業者朋友們身上出現,他們有時會不自覺得對這任何已發生的好或壞的事表達感謝,遇到好的事,他們感謝上天、機會與朋友;遇到不好的事也感謝上天給予他們磨鍊、解決問題的機會。我最常聽到的是:「當下你所遇到的,在意的事,當過了10年、20年後,回頭再看,你會為你自己的在意感到可笑。」
參加聯誼社群的好處就是可以遇見各種不同的創業者,也可以交流不同的資源並整合在一起,達到效益最大,也可以累積人脈。書裡有句話是這樣的:「一起嘔吐過的人最容易結為知交」(註2),有共同目標和理想的人才會聚在一起交流,身處於創業途中,有這樣的交流社團可以互相給予協助、資源交流,甚至是不同資訊的傳遞,也應該提醒自己做一個開放心胸交流的資訊分享者,協助其他同在創業中的同路人,才能造就整體創業環境的正向發展。
最後,如果還在社群裡抱怨著分享者不願與你分享秘訣,希望一切的資料、資訊都由其他人準備好送到眼前,還是會建議立即停止抱怨,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吧!
- 註1:詩人Sylvia Plath的作品《瓶中美人 (The Bell Jar)》:「我坐在同一個玻璃鐘型瓶下面,在我的酸苦之氣中慢燉慢熬,自作自受。」 (I would be sitting under the same glass bell jar, stewing in my own sour air.)
- 註2:取自《瓶中美人 (The Bell Jar)》的導讀文。
- 這篇文章的標題被改了幾次,投稿到INSIDE時被改為:旁觀創業家 10 大特質:抱怨是在理清思緒,找出癥結點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