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三創看了pepper 應用的決賽。因為個人因素只看到下半場,意外的是其中一組還是認識的朋友,自己一個人完成幼兒照護程式與智慧家電的應用開發。
聽其他朋友介紹 Pepper,因為已將必要的程式模組化,所以之後的市場重點會在開發應用程式,也因為基本程式皆已模組化,所以應用程式的開發門檻都會降低許多,而且使用的程式語言是容易入門的python ,所以在未來會是重點市場。
下半場的發表應用範圍不外乎在照護、取代第一線服務工作人員的,較難得的是看到所謂商業化的應用,例如獲獎的第一名隊伍是讓 Pepper 結合頭戴式裝置應用程式進行銷售及獲取使用者資料、進一步製造病毒行銷,而且是建議在機場時時都要應付來自各國、各時區有客人的免稅商店使用。 從另外兩組與照護相關的應用是與失智老人、遲緩兒的教學與互動。從這些應用都可以看得出來,如果連結上網路,就可以進行遠距照護及醫療的相關應用。
在未來,機器人可以取代的工作還不少。誇張一點的說法,只要可以標準化的作業流程、作業內容重複性高的動作,都可以透過機器(人)來處理。這裡的機器人已經不再只受限於外形是人形的物件,可以泛指透過程式即可執行作業的機器。那人類存在的意義會是什麼?
在台下與朋友聊到未來可能會是這樣的情況:去銀行開戶、辧信用卡時,已經可以透過機器人和網路連絡協助完成。去超商時,站在櫃台後面的服務人員可能是機器人,或是透過一台機器配合各種支付工具,掃瞄物件上的條碼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商業行為。上架、銷售、店面維護都能讓機器人來完成,如果不幸遇到不付錢的客人,門口可能就會有機器人攔截客人,或是立刻把影像傳送至警局報案,加速抓到犯人,而幫忙做筆錄的「人」可能還是機器人。人類店員可能做的是較細膩的工作,例如控制機器人或是在忙碌時協助機器人(此時的人類已非主要工作人員了)。
在「未來產業」這本書裡還提到,在未來,極有可能將醫療報告判別的工作交由機器(人)來判別,再由醫生給予醫療建議。
在各組上台發表的過程裡,我想到了關於這個機器人本身的一些情況: 在未來各家應用程式開發後,這個機器人是否可以讓不同開發者的程式都相容?
今天各組上台發表時,發生了這樣的狀況:由於展示的機器人身上已經載了不少程式,所以可能會影響到下一組的發表。中間出現了與機器人問答時產生無限迴圈的鬼打牆情況。
未來若機器人擔任智慧家庭中的管家任務,它的身上可能會有來自不同廠商的程式,要如何避免這些程式在執行時互干擾?
機器人的回收性是否會造成個資的外洩?機器人的使用期間是長久的,所以在前一個使用者不再使用這台器人時,使用者可能會選擇讓這台機器人回收。回收時,機器人身上的資料會如何處理?如果是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中的資料擁有權是屬於誰的?要如何處理?這些相關的配套措施似乎都還未出現。
機器人與相關應用的發展已經是必然,但與「人」相關性愈高的議題及應用,就更應該提供完整的配套措施。
同樣在「未來產業」書中,作者提到日本的調查顯示老人寧可讓機器人照護,也不想給外籍看護工照護。可能是為了隱私、尊嚴,但當機器人或是程式寫得不夠安全時,被有心人士破壞造成惡意行為的後果都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 這也是我在參加APrIGF後的感想,當科技發展的更加便捷時,更需要去保護使用者的權利與隱私,使用者自己更是要注意資料安全與應用程式使用的安全,這樣才會有良好的發展與未來。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