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想查詢某些資料,而分別向經濟部與衛生福利部請求提供資料,從兩個部會的回應中,可以了解到我們的公務人員對於「開放資料」理解程度的差異:
目前本局已提供去除個資之104年度違反商品檢驗規定之公開資料,105年度之資料因仍在進行個人資料去識別化動作,預計106年5月將公開。
經濟部的回應 |
從回應訊息中得到以下的資訊:
- 資料已更新。
- 不能開放的原因。
- 預計開放的時間。
- 本案的聯絡人、聯絡資訊。
在提問後的第五個工作天得到衛生福利部的回應:
檢驗不合格產品與廠商相關資料已於本署網站/不合格檢體專區公開,為確保資料之正確及公允性,相關資訊以PDF檔呈現,民眾若有需求可上本署網站查詢。
衛生福利部的回應 |
部份支持政府開放資料的人認為,政府資料能協助民眾監督政府,然而政府資料除了監督政府,這些資料還能讓事件、新聞被驗證、協助閱聽人不受限於政府(與大眾媒體)刻意設計的內容看到檯面下的目的。
例如消費者常在一般的新聞媒體上得知衛福部可能對食品進行檢驗,但完整的不合格商品名單、廠商品單卻無法自媒體上取得,消費者就必須再到衛福部及其相關局處署網站找尋相關的資料。網站裡所提供PDF資料適合在瀏覽器裡閱讀,對於一般的網路使用者來說,也是普遍的閱讀格式。
今天小莉的阿姨送了她一組保養品,小莉想看看這個品牌的保養品是否符合衛福部的檢驗:
筆者想整理一份資料庫,卻無法直接取得原始檔案,而需要的內容也不觸及個人資訊及公司的機敏資訊,為什麼不能直接透過程式直接對文字格式檔案處理呢?難道還要再清理PDF格式的檔案嗎?引用朋友的說法:「政府開放出來的那些資料真的很糟糕,往往出來的資料要花八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清理、整理資料,最後花八分鐘跑完統計,再進行分析。」
對比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回應,這兩個單位的資訊程度落差有一段距離,衛福部食藥署的回應相當於2012年政府在推動開放政府資料時,所有部會都會拿出來的藉口,彷彿還活在過去的時代,卻不知道在這個時代裡,如果政府部門都不能相信自己的資料,又要民眾如何信任你?
在政府推動開放政府資料這麼多年來,上至行政院,下至其所屬二級機關都有成立「政府開放資料諮詢小組」,也有進行相關的會議、提供會議記錄、擬定自己部會的「政府資料開放行動策略」,透過民間整理的「臺灣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網站,找到了經濟部與衛服部的相關資料:
今天小莉的阿姨送了她一組保養品,小莉想看看這個品牌的保養品是否符合衛福部的檢驗:
- 她打開電腦(或手機)
- 找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前提是我知道這是由食藥署負責)
- 在食藥署網站
- 用滑鼠找到「業務專區」下的「化粧品」
- 再找到「化粧品優良製造規範(GMP)及通過名單」
- 通過化粧品GMP查核名單
- 分別是一個Excel檔和一個PDF檔
筆者想整理一份資料庫,卻無法直接取得原始檔案,而需要的內容也不觸及個人資訊及公司的機敏資訊,為什麼不能直接透過程式直接對文字格式檔案處理呢?難道還要再清理PDF格式的檔案嗎?引用朋友的說法:「政府開放出來的那些資料真的很糟糕,往往出來的資料要花八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清理、整理資料,最後花八分鐘跑完統計,再進行分析。」
對比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回應,這兩個單位的資訊程度落差有一段距離,衛福部食藥署的回應相當於2012年政府在推動開放政府資料時,所有部會都會拿出來的藉口,彷彿還活在過去的時代,卻不知道在這個時代裡,如果政府部門都不能相信自己的資料,又要民眾如何信任你?
在政府推動開放政府資料這麼多年來,上至行政院,下至其所屬二級機關都有成立「政府開放資料諮詢小組」,也有進行相關的會議、提供會議記錄、擬定自己部會的「政府資料開放行動策略」,透過民間整理的「臺灣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網站,找到了經濟部與衛服部的相關資料:
- 經濟部:委員數有21人、資料開放行動策略、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紀錄
- 衛福部:委員數有21人、資料開放行動策略(撰寫本文時無法下載,已回報)、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紀錄
簡單整理如下表:
筆者在經濟部所提供的「經濟部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第2屆第3次會議資料」中看到了「106年至109年的經濟部及所屬機關(構)政府資料開放推動策略」(已回報請求更新),在這份推動策略裡,看到了經濟部對於資料盤點、回應格式體例、去識別化所遵從的架構...等資訊,當民眾要求的資料無法開放時,也規範單位解釋不開放的原因或評估可以開放的時程。在這次的經驗裡,也可知標準檢驗局的負責人員是遵循著開放推動策略的規定來回覆。
同樣是在推廣政府開放資料,看得出經濟部較衛生福利部有明確的執行準則。
部會名稱 | 經濟部 | 衛生福利部 |
---|---|---|
資料開放行動策略 | 103年至105年 (另有106至109年) | 撰寫本文時無法下載 |
會議記錄 | 七次會議記錄及相關文件 | 只有一次104年11月17日會議記錄 |
同樣是在推廣政府開放資料,看得出經濟部較衛生福利部有明確的執行準則。
在新政府團隊就任後,關於要求政府「開放資料」的聲音越來越微弱,許多部會朗朗上口的「數位經濟」、「物聯(連)網」,等應用層面的發展都建構在「開放資料」上,不僅是需要開放政府資料,同時也是政府、企業、民眾三個角色之間的資料交換。
先前許多人在討論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DIGI+)」分為六大主軸,由國發會主導的主軸三「網路社會開放政府」行動計畫裡,便提到了會優化目前開放政府資料的品質、推動資料服務供應鏈、加強公民參與,所以目前在社群平台上可以看到一些由g0v協助進行的政府資料集、資料平台品質盤點,希望民眾能一同參與,同時也為了因應數位治理,所以想要提升政府內部公務人員的資訊處理能力、資訊安全人員的培訊並提升資訊部門位階與跨單位整合的能量。
姑且不論這新台幣1,700億元預算的政策簡報中KPI與規劃的合理性,近日在各個場合中,都談到了「人才」相關的議題,從產業轉型需要跨領域的人才到政府內部公務人員的數位能力素質的提升,都是在相關的議題中。從這次兩個部會在回答內容的完整性、平時在開放資料上的措施與積極程度可以得知,政府內部本身的資訊落差也不小,衛福部食藥署的人員太低估目前民眾對於資訊處理的能力,這樣的回答反而讓民眾懷疑回答問題的人員自己本身的資訊技能程度,如果真的擔心資訊被篡改,那麼應該是直接開放資料介接,讓使用者只能介接讀取資料庫中的資料,而不是提供PDF檔給民眾。
在DIGI+方案中的主軸三是由經濟部主導的數位經濟,由工業局主導「資料經濟」發展,希望能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建構第三方資料流通平台,促進資料流通,涵蓋的議題還包含資訊安全。平台上的資料除了政府自己的資料外,也可能來自於企業、民眾自願性提供資料,如果我們自己公部門的人員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足,又如何鼓勵企業、民眾放心的將資料回饋至所謂的「第三方資料流通平台」?
大家可以再檢視其他部會對於開放政府資料的積極度,透過支援上述社群團隊的自發性專案,這些除了可以協助政府提供品質良好的資料外,也可以減輕公務人員在平日事務上的負擔(他們要處理的事情真的不少),有了品質良好的資料,民眾也能透過資料的利用來監督一般企業,避免再買到黑心商品、危及生活品質的事件發生,減輕生活中的不安程度,提升生活品質。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