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人對《惡血》(Bad Blood)的主要中心人物 Elizabeth Holmes 和 Therano 公司的事件主軸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媒體、影視圈的渲染下,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注意力。
忘了自己是在什麼時候看到 Elizabeth Holmes 在 TEDMED 的演講,但對於她的風采、眼神裡的光彩,還有為了克服自己與不少人對針頭的恐懼而投入研發,而我也相信她會完成她的理想。
如同新聞報導的內容,她演說中所談論的技術與設備,在現階段是很難達到的,可能是個不錯的理想,但實現這樣的理想需要各種專業領域的技術和設備,也許還得加上「時間」才有可能完成。
當媒體已經把她拱上幾乎下不了台的局面時,如我們所知的,說了一個謊就得撒下漫天大謊才能掩飾前一個謊言,當謊言被戳破時,是各種負面評語就會直接衝著她,而且是不留情面的。
其他的請大家看書、找其他人對這件事的評論或是進電影院享受娛樂效果吧!
在閱讀的過程中,想到的是其實在自己的人生過程中,出現過不少類似的人,他們多具有以下特色:
- 擁有極大的群眾魅力,讓人願意主動為其付出勞力或財物,甚至死忠的追隨。
- 具有一般民眾較不願主動接觸的專業知識。
- 口若懸河、能言善道,口才、文筆都不會太差。
- 受大眾喜愛的外表,刻意塑造個人的風格。
- 有名人背書。
- 懂得操弄人性愛好虛榮、恐懼失敗、不願意認錯。
- 言談間或多或少的暗示自己的身家不凡。
- 操弄資訊落差,刻意在資訊上保留一手。
- 懂得運用共犯結構,讓離開的人也不會對其口出惡言。
- 好大喜功,但不願意與同伴、追隨者分享。
- 貶低或攻擊他人的努力以自抬身價。
1997年電影《魔鬼代言人》 (The Devil’s Advocate)的結尾畫面,主角之一的 Al Pacino 面帶微笑的講了這麼一句話:「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這部電影的劇情其實和《惡血》一書中的過程不會差太遠,而更添加了一些宗教、神怪的劇情以添加娛樂效果:
- 年輕、具有高度專業知識、自信也自負的明日之星。
- 在事業上具有非常強烈的企圖心,人生字典裡沒有「失敗」和「妥協」。
- 擁有一位「導師」功能的長輩或伴侶隨侍在側給予意見。
相信在人生經驗裡,總是會遇到某些人偶爾在社群平台貼出自己和某些名人大官的合照,或是言談中暗示自己曾是某些官員 (哪些人也不得而知)請益的對象,或是有哪些政客、政治明星、政治網紅、官員們會約他們喝下午茶、聊天、請教其專業領域,人品差一點的,順帶攻擊、貶損他人或競爭對手以自抬身價。
這情況在亞洲國家很常見,不但可以為上述政治領域人員在市井小民心中塑造親和力、親民,同時也為受邀或合照的民眾增添虛榮感或是協助塑造個人形象,原則上這是互惠,互相幫對方美化。
去年十一月底參與 Freedom Online Coalition 在德國辦理的第七次年會 Freedom Online Berlin 2018,觀察到一個很特別的情形:現場的工作人員裡,沒有攝影師、沒有錄影機,主辦單位也沒有攝影人員。有參與過台灣研討會的人一定有注意到,會有很多人在參與會議時拿起手機或相機拍台上的講者、重點投影片、講者合照,官方也會有自己的攝影師來協助拍攝照片。
也許因為歐盟個人資料保護規範 (GDPR) 在去年五月正式實施,會議中拿起手機或相機在拍照的人,在同一場次裡幾乎沒超過 10 個,甚至是全數的人都在參與或聆聽討論內容。
當然會後還是有一些人還是會抓著主辦單位的人合照,或是在看板前合照,但在一天半的會議過程裡,幾乎是沒看到那麼誇張的畫面。
2018 的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在十一月結束,而 2019 年的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將在德國舉辦,所以有不少的網路治理領域中的意見領袖們也有參與其中。當我試著與這些在參考文件中或網路會議中所見到的名人談話時,他們的眼神裡透露的是不信任、懷疑,言談中保持著距離與客套,話語中不忘測驗這個人是否只是來騙吃騙喝的。2017 年初與 Don Tapscott 談話結束,我們合照後,他不忘開玩笑的說:「照片要記得給我。妳如果把照片上傳到 Twitter ,會有很多人追蹤妳哦!」
其實這些名人很清楚,但多少也會擔心,這些合照或名片會不會被一些有心人利用,拿去其他類似場合招搖撞騙,或是在他們不知情時,成了某個募資專案的背書參考文件。
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Elizabeth Holmes 的董事會成員、投資人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和大公司,當然在牢不可破的階級觀念裡,這些都幫她接近自己的理想。
在自己人生經驗中,也看過不少這樣的人,打著高度理想的口號,匯集了許多人,最後因為自己的好惡或能力不足而單方面解散。
自從當下的各種社會新聞都看得出來,多數民眾依賴名人背書、懶得自己去查證,多數採直線性的思考,且因為日常資訊過量,但對資訊來源挑食且不夠廣泛,每個人在不同領域裡上都缺乏判別真偽的基本能力。當然還是不少人有足夠的經驗與智慧去看穿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本質,但多數是選擇保持沉默。以這樣的角度來看,雖然我不喜歡,但感謝台灣政府過去幾年各種以防弊為優先的規範、管理辦法,減少更多類似型態的詐欺,減少市井小民被騙的機會。
「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這句電影台詞一直出現在我腦海裡。當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裡不斷的看到這樣的人,甚至行為模式都一模一樣時,我只想到這樣的一段話:「如果生命裡,有事務是我們沒學習到的,就會不斷的重覆,直到自己決定要改變。」
少量的「虛榮感」對一些自卑的人來說,會幫他們面對社會、站在人群之前,也會成為一鼓正向的動力,讓他們有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但過量的「虛榮感」可能會危及個人信用,也會增加社會成本,讓其他或之後想努力的年輕人沒有機會。
老人家的智慧裡,總要我們留一線生路給對方,不要趕盡殺絕。所以在台灣,應該不會有《惡血》(Bad Blood)這樣的書籍出現,但不論在政治或各種領域裡,應該已經有不少相關的案件會出現在心理學、行為學、詐欺犯罪等相關的社會研究。
值得自己警惕。
最後放上 Elizabeth Holmes 在 TEDMED 的演說錄影。我相信她的理想會有實現的一天,因為很多人都不喜歡被針頭入侵抽血,這一管血液的用途、用量、個人資訊的保護,都是需要考量的。如果少量的血液就可以檢測各種數據,我相信市場需求極大,但技術、環境的成熟可能是在未知的某一天,由其他人為她實現這樣的理想。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