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 |
在我開始更新資料前,先讓大家看一下這是讓我今年在主計總處統計專區裡所下載回來的資料,表頭是「臺灣地區15至64歲已婚女性曾因結婚、生育而變更職務之情形」,但只有依學歷來區分,無法看到以年齡來分組的統計資料,但這份資料的主題不就是以年齡來分組嗎?
臺灣地區15至64歲已婚女性曾因結婚、生育而變更職務之情形 |
後來我找到 2016年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其實就是去年使用的資料,所以只好再去找尋其他的資料。
數字更新
雖然去年有統計了關於因為結婚、生育而離職的女性,不過今年我把 2008 年到 2017 年的資料找出來,並做了這張長條圖。礙於主計總處並沒有提供更進一部這些失業的女性是否在ICT產業,所以我們大概只能知道這 10 年間,台灣的女性因為結婚、生育而離職的情況有緩減的情況。
另一個是在薪資方面的統計,今年我把所謂的 ICT 產業設定在五個類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與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信業、電腦程式設計與諮詢及相關服務業、資訊服務業,如果要細分的話,有很多相關的職稱是在不同產業裡。
從薪情平臺下載了相關資料回來製圖,觀察上述的五個產業在 2018 年的男女薪資比較,我使用的是「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可以看得出來,男性的薪水依然是高於女性,當然薪資的發給標準還是以工作內容為主,無法從政府的公開資料中了解。
從薪情平臺下載了相關資料回來製圖,觀察上述的五個產業在 2018 年的男女薪資比較,我使用的是「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可以看得出來,男性的薪水依然是高於女性,當然薪資的發給標準還是以工作內容為主,無法從政府的公開資料中了解。
2018年ICT 產業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男女比較(單位:新臺幣元) |
最後我找了自 2008 至 2018 年在這五個產業中的薪資比較:
圖片的顯示較差,大家可以自連結裡看到資料表,或至薪情平臺查詢。初步的觀察,在這10年間,變化幅度最大的是資訊服務業,而其他四個產業的薪資漲帳也沒有這麼大。這也許是女性較不願意進入這些領域的原因之一,但主要原因可能還有教育、環境因素所影響。
2008至2018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比較 |
是否需要專屬女性的討論平台?
這在去年的 TWIGF 年會裡曾經討論過,而我也不經易的看到有些人,不論男女對於「專屬的女性討論平台」頗有微詞,認為這才是歧視女性。
事實上,身處於台灣的女性是件很幸福的事,我們可能比其他南亞國家的女性擁有更多的權力、可以擁有更多身體的自主權、女性社團活躍且數量居多,但女性在網路上的言論、所受到的言語霸凌、同性的霸凌或漠視,可能也不會輸給其他國家。在一些社群裡可以觀察到的「女王蜂情節」還是存在著:蜂巢裡只有一隻首領蜂后,其他都是工蜂,而女王蜂對同性的話語其實較像是具有厭女性結的男性所說的話;各個蜂巢之間其實也是不會交流的。
女性的心思很細膩,細到不是那麼容易分辨真偽,更別說中文字之奧妙,可能也很難分出褒貶之意。
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女性專屬平台的原因,主要還是避免女性的發言遭受言語或是行為的霸凌,尤其是在男性居多的科技產業,對女性發言者的攻擊更是不堪入目(耳),而男性們認為自身權益必須與女性分享的被剝奪感,更加強了排擠女性的負面情緒與言語。
這個星期五、六將會是 TWIGF 在今年的年會,7 月 6 日星期六有一場「女性在ICT領域的就業機會和未來」,有興趣者可以一起來討論。
文中統計資料來源: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