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Chief22880 from Pixabay |
在一月初時,我收到邀請去印度參與一場討論建立人工智慧政策的工作坊的信件,談到對方協助辦理機票、住宿和簽證。
後來,對方回覆我,因為四處傳播的武漢肺炎病毒,導致印度政府不願發出簽證。這個理由讓我無可奈何只能接受。在這個全球傳出病情的時間裡,人口不四處移動,也可能協助減少病毒跟著人體移動、變化的機會。
於是我想,在我們談了「數位轉型」這麼多年,到底轉型了什麼?
在一次聽同事在討論電腦化、數位化、數位轉型的不同,在 twitter 上看到這則訊息和 Diplo Foundation 談到全球的454個線上課程參與者藉由加入線上課程,減少了814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Online meetings: reducing carbon and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這些討論都使我也在問自己是否僅在「生活電腦化和網路化」的階段?
上圖的 twit 在呼籲各個學術研討會請支持遠距參與,可以減少因為搭乘大型運輸工具所製造的環境污染,如每個國際旅人的碳足跡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能減少這些污染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對於習慣在國際之間工作的人們對於這些行程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份,但仔細想想,舉辦這些跨國際的會議除了所費不貲(場地、人力、餐飲、交通)外,每個跨國、跨洲的參與者都累積了大量的碳足跡、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網路會議更減少了某些國家對於人口進出管制法規,也減少了簽證費用的支出,當然對舉辦國家來說,也少了一筆簽證費用的收入。
在我目前參與的會議裡,APrIGF 或是 APNIC,這兩個會議都是可以線上參與的,但有許多網際網路政策與議題相關的會議不提供線上參與,如先前提到的跨國的人工智慧政策工作坊,我也曾洽詢可否網路參與,但對方說本人必須實際到現場,而這場工作坊的討論結果也將於四月時在歐洲舉辦的相關會議討論。
還記得在推廣網際網路的時期,都會提到線上視訊會議、網路參與可以為企業減少交通成本的支出、差旅食宿支出,但這個理想在初期因為網路頻寬不足、網路會議工具不夠友善與成熟、各國網路建設與發展程度不一,於是不夠普及。到了2018年我去 Vanuatu 參與 APrIGF,有一場討論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的工作坊,有兩名現場參與者和三位分別來自台灣、香港、印度的線上參與者,但整場討論斷斷續續,除了會議軟體 Adobe Connect 不夠友善外,網路連線品質狀況不佳,另一場工作坊也是同一位來自印度的參與者,無法遠距參與。2019年在 Vladivostok 的其中一場討論網路規範 (Cybernorms) 的討論,除了我在現場主持和其他現場的參與者外,這個工作坊中的另外四位受邀請的參與者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印尼或其他亞洲國家,去年使用的會議軟體是 Zoom ,因為容易上手,所以普及性很高,這場工作坊的舉辦方式也證實了網路會議的可行性愈來愈高,也更應該廣泛推廣。想想看,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飛到北半球的 Vladivostok,這中間的差旅支出、簽證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尤其俄羅斯的簽證不容易申請,我自己處理就跑了快三個月才完成。
在台灣開始放農曆年假前,我也透過 Zoom 參與了一場國外大學對於關於某個網路治理機構了解程度的訪談。如果線上會議已經如此容易舉辦和參與,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容易推廣?當然我們可能會談到時區不同會是主要因素,其他如網路安全性、隱私、參與者每個人對於網路參與的共識,也不是全球的網際網路都像台灣這麼方便,但線上參與的確沒有實際連結來得更直接。每年都有許多人想親自參與 IGF、APrIGF、APRICOT、APNIC ,但若想要年年參與,就得花上相當高的成本,交通、食宿、簽證費是基本的開銷,如果想要有會議之外的活動,也是一筆支出。
但就連我,都喜歡實際在現場與每個人交流,會議之外的交流反而更是這些會議的重點。每個討論的工作坊都有一定的主題,但會議之外的交流,可能是輕鬆的閒話家常,可能是興趣交流,卻能讓對方留下印象。例如先前有一段時間參與聯合國 IGF 線上會議,但我們總是對著幾個 ID 在交換意見,在一個機會下,見到了其中一個人,她說:「現在,我知道妳的樣子了。」當我聽到那句話時,我了解為什麼每一個參與者都想要實際參與 IGF 會議。
在參與會議都逐漸數位化的年代,已經有人使用機器人代替自己參與會議了,未來應該也會像電影一樣用投影的方式參與,看起來就像人在現場,親身與會一樣。
議而帶動的收入外,人與人的實際交流與親切感,是無法用網路所取代的;相對的,這些差旅可能也會帶來大量的污染,例如跨國際之間的會議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已經造成的,但會議結論何時會對政策制定者發揮(多少)效力卻是無法確定的。但目前武漢肺炎仍處於無解、具高度傳染性、具致命性的情況下,也許該考慮減少人口的移動,以減少病毒隨著人傳播的機會,但也要想想替代方案,例如線上參與、在家工作⋯⋯等替代方案,對於網路不方便的地區,有沒有其他的電信或數位方式可以參與?也可以藉此檢視自己營運單位對於處於危機時期,要如何維持正常的企業營運?尤其是若當未來可能得面臨所有人必須在家防疫時,要如何維持正常營運?
祝各位新春愉快,身體健康。
祝各位新春愉快,身體健康。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