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一下網路新聞,最近民間成立了推廣數位貨幣的協會,這是一個好消息。
這讓我似乎應該把數位通貨提前寫完放在 Blog ,但其實我想先寫關於資料的部份,不過還是快速的寫一下最近閱讀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 CBDC)文章的心得。
央行總裁楊金龍先生在2018年的有篇文章:「數位金流與虛擬通貨-央行在數位時代的角色」,很值得大家花點時間閱讀,了解以台灣央行的角度如何看貨幣、總體經濟與個體使用者,裡面沒有高深難懂的專業詞彙,卻能直接把眾多媒體報導中關於鼓勵數位貨幣的盲點直接點破。例如,先前我也認同,各種加密貨幣曾主打著要讓窮人不經由銀行或第三方認證而進入經濟活動的理想,但現實的世界裡,窮人可能不見得有手機,而就全球政府的對數位貨幣的監管態度,窮人依然無法藉由使用加密貨幣進入經濟活動。
先前文章有提過,在2017年時,芬蘭移民局與當地的區塊鏈技術創業公司 MONI 合作,協助芬蘭政府發放MONI預付卡,利用區塊鏈透明、公開且不易更改的特性,開始為每個使用 MONI 預付卡的難民們建立經濟活動的相關記錄,這提供了無法證明自己身份的難民們一個機會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經濟活動身份。但在 2019 年 3 月時卻公告將於 4 月底時停止將難民們的救濟金支付於 MONI 預付卡中,並要求難民們將 MONI 預付卡的資金轉出,同時也要求雇主們將工資發放於芬蘭政府於2016年時合作的 Prepaid Financial Service (簡稱 PFS ) 預付卡中,當時出現許多難民的薪資都卡在 MONI 預付卡裡。
目前觀察全球央行的共識,所發行的數位貨幣 (CBDC) 將不會具有法定貨幣的地位,比較適用於銀行間清算、國際貿易間的金流活動,這樣的央行數位貨幣被稱為「批發型央行數位貨幣」 (Wholesaler CBDC) ,另一種稱為「零售型/通用型數位貨幣」(Retail Digital Currency) 則是我們常見到的消費端的數位貨幣,這則不具有任何的法律效力,政府也不會為這樣的貨幣擔保,就金流的追蹤來說,不論是數位貨幣或是現行的法幣,政府、各級金融相關機構對於金額過大、不正常的交易金額都應該要保有警覺心。
這幾段就用了一堆名詞:數位通貨、加密貨幣、數位貨幣、法定貨幣、央行數位貨幣、批發型央行數位貨幣、零售型/通用型數位貨幣。
如果有人把 CBDC 當作是基礎建設,這可能是站在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但以全球數位發展來說,資料 (Data) 才會是基礎鍵設。
沒有資料,不會有上述這些東西,區塊鏈、人工智慧的基礎也是資料,所以,我還是覺得資料是重要的。沒有跨國合作的架構,就不會有資料跨境傳輸,當弱勢族群需要政府保護時、爭取「正義」時、跨國交易糾紛需要仲裁時,就會知道,國際合作、政府的重要性。
但這些都與我在 2017 年所接觸的區塊鏈技術是完全不同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再仔細想想《比特幣白皮書》(Bitcoin Whitepaper),在摘要的第一句話就寫明了:
A purely peer-to-peer version of electronic cash would allow online payments to be sent directly from one party to another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因為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的論述,我不會支持交易所存在的理由,也會認為政府的 KYC 和監管是違悖這個理論,這樣的基礎是需要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很好的使用者,在彼此互信之下才能成立的世界,缺乏第三方或第 N 方機構有一定的風險,對於自我管理不佳的使用者來說,一定會面臨詐騙、釣魚⋯⋯網路安全、因為忘記密鑰而無法取回資產等各種風險,這也是一般使用者需要「交易所」的眾多因素之一,而避免有心人士破壞國家的財金制度、金融制序、經濟平穩、預防洗錢等問題,則是政府該做的事,所以才會有許多嚴謹、讓人覺得防礙科技進步的法規存在。
在央行總裁的文章裡,有簡單的講述了「法定貨幣」的重要性,並引用了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 在 2018 年 7 月底在紐約時報刊登的文章:Transaction Costs and Tethers: Why I’m a Crypto Skeptic 對於貨幣的功能與看法:
"If you look at the broad sweep of monetary history, there has been a clear direction of change over time: namely, one of reducing the frictions of doing business and the amount of real resources required to deal with those frictions."
用 Google Translate 翻譯一下:「如果您觀察一下廣泛的貨幣歷史,就會發現一個明確的變化方向:即減少交易摩擦和處理這些摩擦所需的實際資源。」
所以整件事情來看,台灣的央行總裁在 2018 年對數位貨幣或央行數位貨幣的態度是謹慎的,在其文章中也有當時各國對於發行央行數位貨幣看法的整理。過了 3 年,各種新型態、追求減少耗費能源的加密算法出現,但是否能達到「普惠」而不是只有數位理想主義者的烏托邦又或是政府藉此技術追蹤個人隱私的情境,可能就要看各國政府怎麼去處理這件事了,而這又回到跨境資料交換、資料合作的基礎上。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