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關於「網路治理論壇」的迷思

昨天突然收到一則在 twitter 的通知,那是一篇過去的 tweet。主要是有人對於台北市政府要求安裝的「台北通」程式要求過多的個資所提出問題,也回溯了去年五月,安裝台鐵的應用程式,發現這支應用程式要了太多的個人資訊,卻沒有人提出建議與改善。同時也想知道台灣有沒有像美國電子前鋒基金會(EFF)一樣的組織?還有台灣將要成立的數位發展部,以及他認為網路治理論壇(IGF)不是應該做這些倡議? 這串問題讓我一整個晚上心神不寧,雖然我不想進一步的討論這件事,但想一想,以台灣的情況,長期處於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還是做一點簡單的 說明 ,今天再找時間寫詳細一點。 關於「網路治理論壇」 (IGF) Internet Government Forum(簡稱 IGF)是一個討論「網路治理議題」的平台,從各國的參與程度來看,可以分為聯合國一百多個會員國為參與主體的「UN IGF」,平均一年舉辦一次大型年會,討論全球性的網路治理議題,例如在 2020、2021這兩年的議題都與COVID-19有關,也因為它是聯合國底下的一個常態型會議活動,所以自2020開始,討論的議題都需要能與聯合國的發展目標相關,例如數位合作、永續發展目標(SDGs)、2030要達到的目標⋯⋯等,在 2021 年時,配合聯合國秘書處秘書長所發表的《Digital Cooperation Roadmap》,新增加了「政策網路」(Policy Networks,簡稱 PN)工作小組, 主要是探討全球性的議題,例如在去年的兩個工作小組分為別為:有意義的連接( Policy Network on Meaningful Access ,簡稱PNMA) 和環境議題的政策網路工作小組( Policy Nework on Environment ,簡稱 PNE)。PN 是必須要產出報告的,也可以注意到這兩個群組討論的內容也是去年全球討論的議題,例如在2020年的疫情,讓大家必須重度依賴網路,但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報告裡可以得知,儘管已開發國家幾乎已經是超過90%的人口都可以使用網路,但全球仍有 42% 的人無法使用網路,這也造成極大的數位落差,甚至會使經濟發展不平衡,許多人的權益也會受損,所以如何縮短數位落差,就是討論的重點之一。又例如去年的 COP 26 會議 提到的 藉由減少碳排放量,在2030時,全球升溫限制在1.5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