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線上參與 APrIGF 2023 的一些筆記

Photo credit: Adli Wahid

雖然去年在新加坡已經有實際會議,不過去年和今年也是以個人身分線上參與,節省個人差旅支出,也能把握時間在思考議題上。今年的主題「Emerging Technologies – Is Asia Pacific Ready for the Next Phase of the Internet?」討論的內容比較偏向呈現亞太地區的觀點,在發展與應用新興科技之下,如何重視包容與人權相關的議題,免不了會以今年最熱門人工智慧(AI)為主要的討論核心。

最棒的是今年聯合國IGF也接著在 APrIGF 後還有一個一整天的 Parliamentary Track,這則是接下來10月在日本京都的聯合國 IGF 會議呈現亞太觀點的討論內容。由於是亞太地區的觀點,所以也難免會提到多元文化、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的影響以致於各國、各區域的發展情況不一。

以下的內容中英夾雜,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再用機器翻譯。

一些很有用的網站

  • 全球科技政策匯集網站 The Global Tech Policy Atlas
    由澳洲國家大學政策設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以人力搜集全球科技政策的網站,台灣也在收集的對象中。
  • 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資料匯集網站 Pacific Data Hub
    這裡面的資料對於觀察氣候變遷對太平洋國家的影響十分重要。
  • Opennet Korea 
    Open net Korea 是主張網路中立,倡議言論自由的組織。台灣在觀察國際科技政策發展時,多會參考歐盟、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其實亞太地區的韓國是值得觀察和參考的國家,韓國政府的資料治理政策與法案是值得參考的對象。

參與的場次和回應

從2016年到現在,在會議裡的發言是表達意見的管道之一,但我總在想要如何讓自己的意見不是只有在麥克風前講完就沒有了,我從2020年開始便決定把意見都整理到主要的文件裡。APrIGF會議後會將意見整理為一份意見書(Synthesis Document),並在聯合國 IGF 裡表達亞太區的主張和意見。我不是每一場參與都能馬上產出意見,以下把自己有產出的內容也貼來這裡備份。

AI in Asia-Pacific: Charting a Path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

In my observation, several Western nations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AI governance frameworks. However, before these frameworks were put in place, they first established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data, cross-border data transmission, usage, privacy,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Within the diverse landscape of Asia, bo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released their own data and copyright regulations and principles. Similarly, China has issued guidance on AI and generative AI labeling, accompanied by substantial gover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I and data. Indian Prime Minister Modi advocated for a global ethical AI framework during the B20 summit.

Shifting to the business perspective, certain enterprises have formed alliances to urg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on AI development, while concurrently investing in or developing AI applications.

From a community standpoint, aside from concerns about potential AI applications negatively impacting human rights o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t’s also imperative to contemplate how AI can be harnessed to enhance our well-being. This mirror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ere despite initial worries about automation and computerization impinging on individual rights, society ultimately found ways to adapt,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boost the economy.

Stronger together: Amplifying multistakeholder voices in cyber diplomacy

There are some issues worth discussing more in this session. 

  • 1) Time difference is one of the issues for the global community. The UI is not really friendly to online participants in different time zones. It usually shows in UTC or in CEST but Asian participants need to figure it out by themselves. 
  • 2) Gender issues, especially when the sponsors may have a limited budget, they would support a single man or woman, not a woman with children or family concerns. 
  • 3) It may not have enough budget to support facilities for disabled participants. 
  • 4) There should be more think tanks to participate the digital/cyber diplomacy, but it depends on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 5) There are some people facing internet shutdown and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issues, how could make more stakeholders to participate it?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Gender-responsive Cybersecurity Policy

APC’s framework looks good and practical. I hope it can improve a more safe, respectful, and free cyberspace.

In my observation, cyberspace is not enough for women and gender diversity group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hey are easier to be attacked on the public internet. The same (policy) opinions from men or women will show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pinions provided by men will be not challenged strictly and people will focus on the opinions. But if the opinions are provided by women or other gender diversity groups, the focus will be led to their privacy issues, gender, or families. Seldom people will focus on their opinions. Some harmful words also attack them.

Maybe try to hide genders when people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ry not to point out their genders in their words. It is easy in English but not easy in Chinese characters.

Internationalised Domain Names: Implementation around APAC – Lessons,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I would like to use “information asymmetric” instead of “market failure”, as it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where individuals are unaware that they can acquire a domain name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Ordinary internet users often opt fo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rather than owning or managing a website. Their focus lies in conveying their intended message while conserving time on communication. Maintenance tasks are not their preference, and the cost of obtaining a domain name, particularly multiple ones, can be prohibitive. Additionally, businesses must consider their target audience and determine the languages that facilitate easier website access.

Domain names serve purpos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branding, constituting integral elements of a company’s identity framework. Nonetheless, if a company employs distinct characters in its domain name, consumer confusion might arise.

Considering the broader computing interface, the internet, and user interfaces designed for internet access follow the left-to-right, horizontal layout of English text.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vertical reading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ooks.

註:以上英文段落都有再使用ChatGPT調整過。

關於今年會議的感想

與去年相較起來,今年比較沒有消費者保護的議題,去年就有討論到 Dark Patterns ,在歐盟、美國、英國有相關的政策或原則,但台灣今年的關注還是在網路詐騙,如果要訂出避免出現Dark Patterns 的原則和政策,建議和電商業者仔細討論可行性,也要和消費者討論他們的不愉快經驗,我在社群平台上看了不少關於台灣一些組織的行為,目前似乎沒有明確的規範。

人工智慧是大家關注的議題,亞太區的韓國、日本、中國都有發展上的相關規範,有些在資料的流通與運用,日本則是在專利、著作權上的宣告,中國最近則是公布了人工智慧程式在標識 (Labeling) 上的規範並徵求意見。印度、印尼也著手訂立相關的法規,且印尼已經公布了個人資料保護的法的草案,台灣在8月31日公布了國科會所擬的10條公務部門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原則。

在 9 月1 日的 Parliamentary Track 裡有人問到產業的發展,這是這幾天裡最難的問題。不同於歐盟先以區域性的資料保護、資料流通、競爭法、資料法、資料治理法來完備基礎,而亞太地區各國的發展都是各國各自發展,網路科技也是存在著先進者優勢和大者恆大的情況,加上地緣政治的影響,說要發展人工智慧的產業,基礎可能還是在英語系國家提供的服務之上。

今年主題傾向人權的倡議。有些參與者的背景是研究學者,有仔細的收集各國政策和了解發展方向,有些參與者的發言可能還是以個人的需求為主,但這就是網路治理論壇有趣的地方。

因為 DiploFoundation 的線上課程和研討會,本來就已經習慣線上與會,疫情 3 年只讓我更習慣使用線上會議替代實質參與。實際參與的優點在於社交討論,或是可以見到很久沒見的朋友,但如果就會議討論的話,其實線上參與即可,現場參與反而會不小心模糊焦點在社群平台上,而沒把心力放在會議討論裡。從 2016 年參與至今,我都會問我自己,參與這些會議,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整體社會有什麼助益?想想,可能線上參與的效益比較高吧!

我比較認同一位經濟學家在Podcast裡提到自己很討厭浪費時間在機場作業裡,像是海關檢查、找登機門、臨時被改登機門、找行李這些與會議無關的瑣事,我其實也很厭倦這些不得不的行政作業,雖然很想和久沒見面的朋友們面對面聊天,但得自己一個人完成從最節省成本的訂機票到訂旅館,占用太多時間,所以還是線上參與專注在會議上就好。

APrIGF 2024 在台北舉辦,台北交通很方便,網路也很方便,但聯合國IGF的人是否可以來現場參與還是未知數。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從開放式電子紙閱讀器的需求來談資料可攜與互通性

這個炎熱的周末,我沒有外出,而是在家中閱讀。「閱讀」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不管是讀社群媒體的文字或是書籍裡的文字,我是一個貪讀的人。然而就像個體經濟學裡的公式,欲望無窮,卻受限於(Subject to)空間大小,我不得不縮減藏書的空間,曾一度堅持只有商管書籍才買電子書,才能擁有更多擺放文學或小說書籍的空間。但在通勤、旅途中,還是希望有一本可以滋潤心靈、滿足想像空間的書籍可以度過極度乏味,且蜷縮在經濟艙無法伸展的四肢,或躺在醫院蒼白充斥著苦難人生氣味的病榻上,能因為作者的文字而使思緒不受現實限制而飛舞在另一個世界中,不是被吞沒在黑暗狹窄的機艙座位或藥水味的病房,又或是日復一日無起伏的日常生活中。小小的電子閱讀器裡的書櫃是心靈的另一個寄託,於是我在電子出版平台上買了吳爾芙的《論自我與寫作》、《自己的房間》,去年在病床上讀了《「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 》引起護理師們的好奇,問我為什麼不滑手機而是一直在讀電子書。 我的第一台電子閱讀器是 Amazon Kindle,是當時的上司送給工作單位每個員工的禮物。那陣子我準備出發去柏林,我收到了閱讀器實在開心不已。當時已在考慮採購電子閱讀器,但在各家閱讀器間糾結,受限於各家閱讀平台與閱讀器及預算限制,我必須精打細算。由於自己已經有平板,所以覺得平板電腦暫時就夠了,所以一直沒有動手採購,直到上司把閱讀器放到我手中,才知道使用電子閱讀器實在太愉快,沒有被干擾、就是專心的閱讀,享受作者的文字。第二台是 Readmoo的第一代MookInk,Kindle當時只能閱讀英文書籍,我還是習慣讀中文,閱讀中文的速度比較快,也更容易產出心得,所以我還是購買中文電子閱讀器。我常在登機坐定可以開啟電子產品後,就開起閱讀器閱讀,它成了我的行動書櫃。近期也買了Kobo的彩色電子閱讀器,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可以在Kobo的平台上買到我需要的外文書籍,我不需要把中英文書籍分兩個閱讀器,而Kobo的軟體介面整合的不差,例如有些文章可以暫存到Pocket裡,我可以在通勤時閱讀短文。 電子書還是有電子書的限制,因為不同不台的閱讀器並不互相支援,所以我在 Google Playbook 購買的電子書,無法輸出至 MooInk、Kindle、Kobo 的電子閱讀器中,我在博客來、Google Playbook購買的電子書,也只能使用平板閱讀。在電子書還沒...

各國政府在談資料跨境傳輸時,台灣需要什麼?

保護個人資料可能是各行各業的一個重要議題,不止增加了企業的資安相關成本也增加了法遵成本。尤其是需要跨國傳輸(個人)資料的企業,除了要配合各國的資料保護法(規範、規則)外,也要擔心資料外洩事件後續的成本,還有許多額外的行政手續。許多國家已經感受到資料流動的重要性,也紛紛的透過數位經濟協議、各種雙邊或多邊協議,來減輕企業跨境傳輸資料時的相關成本,以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例如2018年時,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已簽署「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nited States, Mexico, and Canada Agreement),讓這三個國家的企業可以在北美境內自由傳輸資料。 2019年由日本前首安倍晉三在世界經濟論壇和2019年的G20大阪峰會中提出提出「Data Free Flow with Trust」(簡稱DFFT),其核心概念是「基於信任的資料流通」。這樣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彼此信任的跨境資料傳輸,促進資料自由流動,同時確保對隱私、安全和智慧財產權之信任。 在2019年G20大阪峰會時就已談出了DFFT的發展概念,2021年時已擬定發展的藍圖。當時也討論了所謂的資料在地化、資料主權等議題,並且也有著「資料的連結與使用是可提升生產力的重要因素,限制跨境資料流動,會是國際貿易體系的沉重成本之一,且資料在地化的要求可能會提高企業的生產與法遵成本」之共識。 到了2023年,因當時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UN IGF)在日本京都舉辦、及G7日本廣島峰會的緣故,DFFT的概念再次被提出,且被熱烈討論著。G7廣島峰會裡則是建立了夥伴關係機制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Partnership,IAP),並由OECD擔任協調的單位,來建立所謂的IAP;日本的JICA(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也在UN IGF 中提出執行 DFFT 之相關倡議。 如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DFFT,可以閱讀: Digital Agency, Data Free Flow with Trust (DFFT) , World Economist Forum, Data Free Flow with Trust (DFFT): Paths towards Free and Trusted Data Flows 網路上的資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