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去逛了傳統市場。雖然被稱為「傳統市場」,但已經沒有小時逛傳統市場,必會經過血淋淋或是泥濘充滿廢棄菜葉的地面,而是明亮乾淨的走道和攤位。
如果時間充裕,我喜歡在傳統市場裡買菜更勝於走進光鮮亮麗的超市,在噴著冷氣的貨架上採購。超市貨架上一袋袋精美包裝的蔬菜或是一盒一盒的進口水果,總是讓我在買回家後十分氣餒,除了一堆塑膠垃圾外,很多水果盒的底下還襯了一塊泡棉,通常那一面會藏有許多秘密,例如一盒售價超過百元的進口葡萄,總會有被蜜蜂叮了一下,被小鳥啄了一口、或被擠爛、或被拆成兩、三截、發黃果梗躲在看不到的那一面。
有次在醫院對面的水果攤買了一串台灣巨峰葡萄,完整的一整串的被套在塑膠袋裡,果梗還是翠綠的,果實飽滿的台灣葡萄,不用百元,這讓我只有在不得不的情況下,才會走進超市,用自助收銀機結帳,再被對我不太友善的結帳流程和介面,有時是沒熱感應紙的收據機搞得十分挫折。
自從 ChatGPT 出現後,「它」就是我的同事,每天和 ChatGPT 一起工作外,有時和 Claude、Bard 工作,我每天和 AI 一起工作的時間超過 5 個小時,和電腦講話的時間比和人類還多,讓我下班後只想遠離和電腦、網際網路有關的一切。
所以去傳統菜市場買菜,成了與人接觸,回到人世間的儀式。與人互動,而不是與機器互動,眼睛看到的是真實的蔬菜、聞到菜根上的泥土氣味、豬肉的氣味、魚腥味、醃菜的氣味⋯等各種食物的香氣或是血肉的氣味。到了中午時間,市場要休息時,攤販們就會以薄利多銷的方式,把菜攤上的菜出清:「花椰菜2包50元哦!」、「菱角這個星期就沒了,要吃要明年囉!」
買了菱角和蓮藕,當然要買排骨。上星期買了如美人臂般的蓮藕,但因為懶惰,去超市買排骨,結果可惜了好吃的蓮藕。這次到了市場裡,看到還沒休息的肉攤,跟年輕的頭家買了所需份量的排骨,又逛到另一攤,請年輕的姐妹花給點做肉燥的肉品建議,於是切了胛心肉,結帳時發現這個攤位可以使用兩種電子支付。
LINE 是台灣人使用頻率最高的通訊軟體,從《2023 年台灣網路報告》可以知道使用LINE的比例占其受訪人數 77.65%,從 Money 101 的《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則是知道 LINE Pay 是目前台灣使用頻率最高的電子支付軟體,所以在攤位上看到可以收LINE Pay並沒有很意外,攤位上支援的另一個支付工具是較晚進入電子支付戰場的全盈 Pay,就讓我們十分好奇。
這對姐妹花告訴我們,在疫情前,這個攤位已經開始使用電子支付工具。逢年過節遇到消費者要訂大量肉品時,因不喜歡帶大筆現金在身上,電子支付就是一個很好的支付工具,加上多數人都有用 LINE,加上有時會有推廣的回饋,消費者也會較常使用,所以他們也跟著使用LINE Pay。
「那全盈 Pay 呢?」使用全盈Pay的原因在於,許多消費者會去全聯採購生鮮或日常用品。當全聯開始進入電子支付市場後,也花了不少心力在推廣他們的支付工具,甚至也讓收銀台的人員們一對一對教導抗拒心較高的上一代主婦們開始使用電子支付,在體會到電子支付的快速與便利後,這些消費族群在進入傳統市場後也開始建議這些已使用電子支付工具的攤位使用其他電子支付。兩姐妹告訴我們,有些年紀稍長的消費者在操作這些應用程式比他們還熟稔,也因為電子支付可以簡省找零、驗鈔的時間,速度很快,所以也有不少客人喜歡用。另一位在旁邊等著絞梅花肉的太太聽了我們的交談,臉上也出現好奇的表情。
「那有沒有考慮再使用其他的支付工具呢?」我們好奇的問,台灣也還有其他電子支付品牌。「不了,太多了」兩姐妹搖搖頭。提供消費者便利的方式可以提高服務滿意度,但相對也會讓他們必須耗費一些心力在與支付業者請款、對帳的細節上。
對於全盈 Pay 可以打入傳統市場是讓我很訝異的事。我的腦袋還停留在傳統市場商家偏好現金,不信任電子支付工具,也抗拒使用電子支付,有些街邊店面可能有提供電子發票載具,但沒有提供電子支付服務。
台灣的銀行工作效率好,加上可提領現超的自動提款機很多,所以支付方式多元,可以現金、信用卡、電子支付,對消費者來說是正向的發展,也是比較健康的發展模式,例如當身上沒現金時,還可以考慮其他無現金支付方式,而不是只依賴一種支付方式,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人無法使用信用卡或是只能使用現金付款,多元的支付方式才能讓更多人參與經濟活動,才能讓他們再回到社會活動裡,建立自己的人生。
聊完電子支付,才發現傳統市場裡各個攤位上的主持人都已經是年輕一輩的人了,他們服裝整潔,也許攤位上的泥土或血水沾染到圍裙上,但氣質也都不同了。
走到市場的另一邊,一個菜攤老闆準備收拾攤位了,抱著孫女招呼著客人,賣蓮藕的攤子上的蓮藕還裹著溼泥,賣熟菜的攤子老闆說「要收囉!便宜賣哦!」儘管已經中午了,卻仍感受到傳統市場裡的活力。
買菜後,我先回家把前天沒吃完的米粉和油豆腐鑲肉用電鍋熱了吃,這是我去訂年菜時趁晚餐時間打折而買的熟食。雖然外送很便利、便當和自助餐也方便,但我更喜歡自己煮食,雖然多數時間也只是站在室友旁邊看他料理食物,但在買菜、整理、與攤販交流的過程裡,反而得到許多資訊,也許網際網路上一樣查找得到,但我更喜歡實際的與人交流的過程,也許這也是我離開 Facebook 後讓我意識到的事。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