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聊聊台灣的人工智慧政策發展進度-亞太地區

前篇的歐美國家政策發展,在台灣政府部門應該都找得到相關研究報告,亞太地區的相對少一點,日本、新加坡、中國是台灣政府部門較常觀察的國家,亞太地區的國家太多,所以我不會寫太多,很可惜就沒納入印度、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但這些國家也有不少報告可以參考,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找一下。

中國

中國應該是台灣人最容易觀察的國家,也是較沒有閱讀障礙的國家。中國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第 19 條對生成式AI的服務提供者需要備案登記,所以有一個「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備案系統」,可以在上面看到有哪些演算法正在等候審查,在 4 月時就有 69條演算法,裡面還包括 1 個人才與職位的匹配演算法系統。

韓國

韓國是我觀察的國家之一,他們發展資料治理的策略不會輸給台灣政府常引為標竿的新加坡,2個國家的政治體系、文化不同。談到「數位政府」或「智慧國家」,大家多會聯想到新加坡,但在聯合國電子化政府評比、OECD的數位政府相關評比,韓國是在評比結果裡都是亞洲國家之首。每當我看到韓國發展相關政策進度時,也會讓我為台灣的現況感到擔憂。

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 (MSIT)在 2022年公布「實現可信人工智慧的策略」 (Strategy to realize trustwort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並在2024年的工作計畫中表示要成立AI安全研究所(AI Safety Research Institute)負責研究及解決AI所帶來的挑戰。除MSIT外,韓國也有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 (韓國PIPC),也就是國家等級的個資保護單位,他們涉及的領域很廣,在 2023年 8 月時,韓國PIPC公布《人工智慧時代個人資訊安全使用政策指引》,韓國 PIPC 將會建立以原則為中心的監管系統,也提供AI開發與服務階段個資處理標準的規範、公私合作的指引等。在 9 月時,韓國總統向世界宣布《數位權利法案》,10月時就組成專家小組處理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隱私議題,並依照 8 月的規劃,成立「AI 隱私公私政策理事會」,主要 3 大部門,主題分別為資料處理標準、風險評估、透明,由 32位來自學術界、法律界和工業界的專家組成,並由韓國 PIPC及LG的AI研究所所長共同擔任主席。在11月時就提出「AI技術法遵示範計畫」,發展事前評估制度。MSIT 也強調《數位權利法案》是關鍵框架,用意在加強全球合作,並呼籲監管人工智慧應採用零活且不宜匆促的方法,目的是要使產業自律。

在5月17日時,韓國PIPC公布《個人資訊處理者自動決策行為標準》草案,當資料主體要拒絕AI或任何自動化處理,而提出拒絕、說明及審查要求時,個人資料處理者應採取的必要措施。

試想想,當我們想要拒絕AI或是任何自動化程式幫我們決策、演算法幫我們推薦商品時,向資料處理者提出要求,那資料處理者要怎麼面對?韓國已經走到實際部署了,台灣立法院在那天在打架。

澳洲

澳洲在2019年就提出「AI道德原則」(Australia’s AI Ethics Principles),在 2023年9 月成立「政府AI小組」,由11個澳洲公共服務的 18 個人員組成,針對AI的使用和治理,以安全、道德和負責任的方式參與和部署AI。政府部門也參考英國的跨部會組織所成立的數位監管合作論壇,也由澳洲競爭委員會(ACCC)、澳洲通訊和媒體管理局(ACMA)、電子安全專員(eSafety)、澳洲資訊委員辦公室(OAIC)組成一個數位監管論壇(DP-REG),在2023年 7 月公布的「2023-2024戰略重點」就表示生成式 AI的風險和損害是該政府的重要議題,所以向澳洲政府提出 「AI聯合意向書」,在11月時也公布「演算法和人工智慧工作文件」(working papers on algorithms and AI),且也參與前篇文章提到的 18 個國家 23 個主管機關共同發布「安全AI系統開發指引」(Guidelines for Secure AI System Development)。

印尼

新加坡和日本因為是台灣政府的標竿國家,有很多研究報告可以參考,在此就不贅述,但我要提一下印尼。在我收集到的資料中,印尼政府在 2023年12月就已提出給AI開發者應遵守的道德指南草案,印尼通訊和資訊部也表示會更全面性的規範 AI的使用,在管制的法規上,可能會參考及整合歐盟和美國的相關法案。

ASEAN

許多國家都已發展與AI相關的政策或指引,除了各國內部發展外,同時也透過簽訂合作協議或是聯合聲明彼此聯盟,例如前面談到的「Bletchley Declaration」、「安全AI系統開發指引」外,東南亞國協(ASEAN)也有一份《ASEAN Guide on AI Governance and Ethics》。

我的擔憂

以上,我簡述這 2 年來自己觀察到的情況,2023年幾乎是全球AI主管機關有所動作的一年,不止是各國主管機關,一些政府間組織,如G7、G20、OECD,都有許多進展。每當我收到一條新的 AI 政策或法規發展,我就對台灣的法規發展進度感到緊張,加上 AI 的發展與資料息息相關,如果有讀過另一篇與資料治理法規相關的文章,就會發現許多國家已透過合作協議聯盟,讓資料可以在聯盟國境內自由流動,也有助於各國業者在合法框架中取用資料,各國建立的發展AI之指引或法規、保護個人資料的法規,成了企業創新的基礎框架,或是進沙盒測試都是很好的政策發展。

台灣目前在這塊領域的相關進度,也許如同韓國政府的態度,以有彈性的原則監管,並希望業者本身可以發展自律,避免管制扼殺創新,但韓國在使用與保護資料上,有著完整的配套措施,韓國PIPC也很積極的參與,而台灣的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要到 2025年 8 月才可能正式成立;台灣也許也會像印尼政府,先觀察其他國家的政策發展,再整合適合自己國家的管制原則。

我最害怕的,就像沒有部會要當「個人資料保護法」的主責機關一樣,最後又虛設了一個籌備處或是什麼跨部會小組,在發展 AI 監管與治理的進度落後其他國家。

回到開頭的問題,在各位讀者讀完此篇後,如果從0 到 10,10是歐盟 AI Act的程度,那台灣會在哪裡?所謂的「行動創新的AI內閣」哪裡有AI的成份?AI 能為內閣帶來什麼助力?

以這 2 篇文章,希望台灣執政團隊可以趕快振作起來,不要再浪費時間了。


前一篇文章:聊聊台灣的人工智慧政策發展進度-歐美國家

Image by Shelley Evans from Pixabay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在 2024 年結束前,我想聊聊生成式 AI 應用的影響

大約在 2023年初,因為 ChatGPT 出現,在當時提供我非常大的幫助,雖然那時的 GPT 反應不快,精準度約 80%,但比靠自己有限的英文聽力與對法律文字的理解能力,它提供的協助比當時的 Google Translate 還多,雖然我還是得周末加班處理,別人連假出去玩,我只能在家裡翻譯錄音及重新撰寫文章,但隱約已有不安的感覺:「身為研究人員,依賴這些工具後,我存在的價值在哪裡?」 在工作裡,生成式 AI 協助我翻譯、校正文字、重組文句、擬問卷題目。當我撰寫好一篇內容後,它可以幫我檢查別字(我很容易有別字)、贅字,或是它會協助挑出一般人不易理解的字句,並提供建議,而我會參考它的建議,再調整文章內的字句。它相當於一個輔助的編輯,在我把文章交給編輯前,先調整文章內容,提高可讀性。有時我請它翻譯文章,裡面有我無法理解的句子或字詞,就會請它解釋到我能以白話理解、表達為止。 隨著使用它的頻率增加,我也去聽關於學術倫理與人工智慧的演講。台上的講者提到一位博士班學生一直寫不出論文,在無法延長修業年限的情況下,使用 ChatGPT「編」出一本乍看之下很真實的著作。當時的 GPT 沒有 4o 有多種功能,但正經八百的與人說瞎話的功能已經令人刮目相看。當這本論文到達指導教授的手上,有經驗的教授第一眼就看參考文獻,馬上被教授抓到破綻--參考文獻的中作者根本沒有出版那篇論文。當時已經有預防論文抄襲的判讀系統,避免學生抄襲,但也曾經因為對非英語母語寫作者的寫作方式而誤判的案例。教授給這位博士班學生一個機會重新撰寫他的畢業論文,但最後,這位博士生仍然無法產出論文,除浪費時間外,在學術倫理評價上也被留下污點。 因為這件事,我如果在撰寫文章時有使用 AI 工具輔助,我多會在文末註明,該篇文章是與哪一個 AI 合作產出,我也會讓主管與同事知道,我使用 AI 在工作文件中提供哪些協助,這已成為我個人的習慣。 隨著可以應用的工具愈來愈多,我也看到許多文章、報告裡都出現 AI 工具的痕跡,有時使用者以為其他人看不出來,但這些痕跡很明顯,如果作者能自我揭露,是一件很好的事。當然現在沒有任何規定、規範要求撰寫者這麼做,但聽同事說國外的期刊已經要求作者自我揭露,我想國內應該也會有相關的要求。 在台灣,政府也提供使用生成式AI的參考指引。台灣行政院在 2023 年 8 月底公布由國科會擬定的「 行政院及所屬機...

2023年的最後一天

這張照片的主角是經歷台灣史上最熱夏天和被紅蜘蛛催殘後又重新長出的傑克林觀音蓮 (Alocasia jacklin),下方還有一些被酷暑折磨後的水晶花燭葉子,因為還有很多綠色的部份可以行光合作用,就留著沒有剪掉。 其實一年的最後一天和每天無異,年輕時瘋過跨年活動,到後來覺得每天醒來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醒來也都是一樣的行程,也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平常心過好每一天最好。因為今年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值得自己記錄下來,所以還是來回顧一下 2023 年好了,把本來想寫成很多篇的東西都濃縮在一篇裡。 身體健康很重要,要遠離負能量的人 在 2023 年初看電視吃核果時咬崩了一顆牙,似乎就開啟我一整年的醫療之旅,牙科、眼科、家醫科,因為中了一次新冠,發燒、全身疼痛的感覺讓人只能躺平,沒想到在年底追打新冠 XBB 疫苗時又發燒到 39 度,全身痛到只能躺著祈求自己趕快睡著,睡著就不痛了。 年中時的手術讓我決定遠離那些造成我身心嚴重受創的人事物,讓睡眠從 3 至 4 個小時增加到 5 到 6個小時,我曾經在某段時間裡一天只睡 2 個小時,這是傷害身體和心理的原因。不要小看睡眠的重要性,沒睡飽也會影響情緒,更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段話:「男人睡 6 個小時,女人睡 7 個小時,蠢人睡 8 個小時。」這句話影響我的程度很大,但我畢竟是個凡人,不是亞歷山大大帝,也不是拿破崙,我很需要睡眠修復身體。 除非自己的心理能量強大,遠離一天到晚帶著負能量的人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遠離那種動不動白頭宮女話當年的人、天天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好,其他人都很爛的人、一天到晚說別人壞話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一定要遠離四處亂傾倒負能量的人。這些人把垃圾丟給聆聽者後,神清氣爽的離開了。不要小看負能量的影響,它會影響一個人總是負面看事情,這些人不懂自尊、自愛和自信,所以藉由傷害別人來突顯自己的美好。 當我挨了刀,躺在病床上嘔吐時驚覺得這些人蠻爛的,他們不花錢就殘害非專業聆聽者,還自以為是受害人,和討厭的紅蜘蛛一樣。 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和紅蜘蛛一樣的人。 植物與害蟲的啟發 我有一些觀葉、塊根植物,但在我休養的 2 個星期裡,它們遇到台灣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而 紅蜘蛛(葉蟎) 也趁著我無暇也無力照顧時,自植物身上吸取養份並不斷繁殖,如同前所述那些不斷散播負能量的人一樣,於是一些處於幼苗階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