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一樣,在年底或年初分享自己過往一年的閱讀記錄。較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閱讀的媒介變多了。以往我把 Google Playbook定位在讀工作上的報告PDF,所以打開它的機會只有在讀報告的時候,但今年在平板上用 Google Playbook 上閱讀完 《巴別塔學院》後,決定之後都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
目前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
除工作用的平板電腦被我拿來閱讀小說外,我原本就有一台MooInk、Kindle,今年多採購一台 Kobo 的Libra Colour,希望開啟彩色電子書的開始。買Kobo的電子閱讀器還有另一個原因,Kobo平台上可以購買英文電子書,有時我希望在車程上讀英文書或讀中文書時,不希望身上有太多電子產品,Kob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在 Kobo 上的第一本英文書是《WEB 3》。
所以這些工具的定位是:
- mooInk:單色,閱讀中文電子書。
- Kobo Libra Colour:彩色,閱讀中英文電子書。
- 平板:用 Google Playbook 閱讀中英文PDF、電子書、電子雜誌,同時有 Readmoo與 Kobo APP。
- Kindle:單色,英文電子書,目前已無法使用,但這是當時主管送給大家的禮物,每個人都有一台,開啟我英文電子書的使用經驗,也讓我在去Vanuatu的路上有書可讀。這台對我具紀念意義,所以留著。
在使用心得上,每次讀完平板都非常累,PDF的限制也無法在上面做太多記錄,電子書則受限於DRM,所以就算有劃線,也只留下空白。
Kobo的軟體整合做得最好,也可以購買中英文書籍,外出時也不用帶太多機器,如果有 Pocket 的帳號,還可以把網路上的文章存入Pocket,再用Kobo慢慢閱讀。Kobo同時也可以連結 Google Drive、Dropbox,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另外,我很難把Kobo上的畫線分享出來,只能在自己的閱讀器上瀏覽,相較之下,mooInk 的分享機制做得很不錯。
在經過最近一次更新後,mooInk 的網路連線功能好很多,不像以前在休眠後就得重開機連網路。我現在還是會在 Readmoo 上買書,因為它的閱讀獎勵機制對喜歡閱讀的我是有吸引力的,只要點數足夠,就可以再兌換一本書。
2024的閱讀記錄與筆記
在 2024年因為工作壓力,長年下來的憂鬱與恐慌終於把我逼迫到無法再忍受的地步,也因此我多數時候會寧可離開連上網的工具,沉浸在書中的世界,在2024年已分享三本小說的閱讀心得,但我較少分享其他的讀物,有些與宗教有關,但多數則是與心理方面有關。我無法使用心理學,因為這些書籍不是學術類的讀物,作者多是心理諮商界的大師在分享他們的人生觀點、治療的心得,另外如Viktor Frankl的自傳,是我在2024年重新閱讀的作品。
在2024年,在Kobo上讀完五本書,在Google playbook 上讀完一本書,在mooink上閱讀 1148 個小時。有些書是重新閱讀,例如Virginia Woolf的《自己的房間》、《論自我與寫作》,另外在我開始意識到自己陷入恐慌與憂鬱的反覆折磨時,也重新開始閱讀 Viktor Frankl的自傳與Irvin D. Yalom的《一日浮生》。
很有趣的是,道理都清楚,但就像是陷入迷宮裡走不出去,又或像是坐在瓶底,被酸腐所侵蝕,我尋求醫學協助,但目前只能先開始調整睡眠,但也許差別就在於要不要踏出那一步,踏出去,也許就自由了。
讀《時代的噪音》
在我閱讀《時代的噪音》時,書中這段字讓我很無奈的笑了:「三種東西可以摧毀靈魂:別人對你做的事、別人逼你做的事,還有你自己選擇去做的事。三種裡只要一種就足夠了。」而我現在同時面對這三種事,難怪我已崩潰。
讀《意義的呼喚》與《一日浮生》
讀 Viktor Frankl 與 Irvin D. Yalom的書,其實我很想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多數人一定知道Viktor Frankl 的《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中譯:活出意義來)這本大作,許多科技大公司的老闆都會推薦《活出意義來》,我的入門書是則是他的自傳《意義的呼喚》,因為 Frankl 創造「意義治療」(logotherapy),建立維也納第三代心理治療學派,所以他的作品中譯名稱多會以「意義」兩字開頭,就像某些好萊塢明星主演的電影,多會以「神鬼XX」、「魔鬼XX」開頭一樣。
我在《意義的呼喚》裡標註許多句子,例如:「不管我們經歷過什麼,必定有某種終極意義,即一種超意義」、「要克服自己的悲觀情緒--這種當時我從其他被囚者身上也看得到的絕望,毫無疑問只會使我們自我放棄,或遲或早把我們推向死亡」、「如果一個人一下子遭遇這麼多,受了那麼多的考驗,那一定有其意義。我覺得,我只能這麼說,似乎有什麼在等著我,期待我去做,我是為某事而存在的。」
我有許多Yalom的作品,但在最折磨的那天,我閱讀Yalom的《一日浮生》。這是一本探討死亡意義的書籍,裡面是他的十個臨終或面對死亡的個案。讀大約一半,我就決定去尋求協助,因為我意識到,那不是一般的沮喪,而是將我逼進深淵的情緒。
我喜歡閱讀與寫作,這大概是我目前找得到的意義,縱使現代人不閱讀長文,但我持續寫著。
讀《自己的房間》
許多人會推崇《自己的房間》為女權主義的代表。我的解讀是,在那個年代,這本書是要提倡女性應該要有自主經濟能力、自我意識,但真的要說女權或女性主義,還不如說,這是一本談寫作與平權的書,例如:「我想到一種性別群體享有的安逸與富饒,以及,另一種性別群體忍受的貧窮和不安全感;再想到,有沒有傳統觀念對一名作家心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或是「籠統地指責任何一個階層或是一種性別都是很荒謬的」,又或是「純粹的男性頭腦恐怕無法創作,同樣,純粹的女性心智也一樣」。
我個人不喜歡談論性別,因為都是主觀與個人經驗,沒有被歧視過的人不會有那種感覺,也不會知道平權的重要性。
最後,在 2025年的第一天,我選擇寫完這篇開始於 2024卻因情緒而中斷的回顧文章。在開始寫Blog時,許多Bloggers都會分享他們在一年裡的閱讀、電影、音樂,或是旅遊回憶,隨著媒介的改變與工具愈來愈方便,逐漸轉變成影音。我所訂閱的個人Blogger,會定期、持續更新的愈來愈少了,也愈來愈多商業合作的文章,這也是一種時代改變的正常現象吧。
我現在只想平常心看待2025,其他就不想了。
> 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
回覆刪除若是願意多花一點時間的話,可以嘗試在閱讀器上安裝 koreader,它可以增進不少本地檔案的閱讀體驗,也有許多自訂選項來貼合你的習慣。
我之前曾寫過相關文章: https://topo.tw/posts/koreader.html
不過有關調整的部分著墨不多,若有問題可以電郵連絡我:kobo@topo.tw
謝謝你的分享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