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常出現的縮寫字


在網路治理的領域中有大量的縮寫字,主要原因也在於這些字串很長,為了談話與記憶方便,就愈來愈多的縮寫字出現,這也造成許多非英語國家的人要進入網路治理時,就被會議中的大量縮寫字造成挫折感。

在寫了兩年的網路治理會議相關的參與經驗後,發現每次都要把縮寫字重新解釋一次,也占了大量的篇幅,對許多讀者來說可能也是閱讀上的障礙,所以決定為自己整理這樣的列表,除了統一這個部落格裡的用字,可能日後也不再多作解釋,而是直接以英文縮寫呈現在文章裡。

中文翻譯的部份查詢了維基百科,有些則是我自己再調整過,日後如果有增加也會在這張列表中記錄,同時也做了一個較易查詢的 IGBook 方便初學者跨過縮寫字的門檻。
  1. AFRINIC:Afric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 非洲網路資訊中心
  2. APrIGF:Asia Pacific Regional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亞太區網路治理論壇
  3. APNIC:Asia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
  4. APRICOT:Asia Pacific Regional Internet Conference on Operational Technologies 亞太網路科技高峰會
  5. ARIN:American Registry for Internet Numbers 美國網路號碼登記處
  6. ASO:Address Supporting Organization 位址支援組織
  7. BPF:Best Practice Forum 最佳案例論壇
  8. ccTLD: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 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
  9.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內容傳遞網路
  10. CERT: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電腦緊急應變小組,如果是 CERT/CC 則表示為協調中心 (Coordination Center),如 TWCERT/CC。
  11. CSIRT:Computer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 電腦資安事件應變小組 (讀作: C-CERT)
  12. DNS:Domain Name Systems 域名系統
  13. EC:Executive Council 執行委員會
  14. GFCE:Global Forum on Cyber Expertise 全球網路專家論壇
  15. GCSC: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Stability of Cyberspace 穩定全球網路空間委員會
  16. gTLD:Generic top-level domains 通用頂級域名
  17. HLPDC:High-level Panel on Digital Cooperation 聯合國高階數位合作
  18. 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網路架構董事會
  19. 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
  20. 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
  21.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
  22. IGF: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網路治理論壇,代稱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
  23. IP (IPv4/IPv6):Internet Protocol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網路協定 (第4版/第6版)
  24. ISOC:Internet Society 網際網路學會
  25.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網路服務供應商
  26.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國際電信聯盟
  27. IXP/IX:Internet exchange point 網路交換中心,或寫為 IX
  28. LANIC: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網路資訊中心
  29. MAG:Multistakeholder Advisory Group 多方利害關係人諮詢小組
  30. MSG:Multistakeholder Group 多方利害關係人小組
  31. NIR:National Internet registry 國家網路註冊中心
  32. NRI/NRIs:National and Regional IGF Initiative(s) 國家和區域網路治理論壇小組
  33. NRO:Number Resource Organization 號碼資源組織
  34. PDP :Policy Development Process 政策發展流程
  35. RIPE NCC:Réseaux IP Europé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 歐洲IP網絡協調中心
  36. UN:United Nations 聯合國
  37. UNGGE:United Nations Group of Governmental Experts 聯合國政府專家小組
  38. RFC:Request for Comments 意見請求表
  39. RIR: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y 區域網路註冊中心
  40. TLD:Top-level domain 頂級域名
  41. TWIGF:Taiwan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
  42. TWNIC: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43. TWNOG:Taiwan Network Operators Group 台灣網路維運者論壇
  44. TWOPM: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IP Open Policy Meeting IP 政策資源管理會議
  45. WG:Working Group 工作小組
  46. 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資訊社會全球高峰會

全球五大 RIRs:

  1. APNIC:Asia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 (January, 1993)
  2. ARIN:American Registry for Internet Numbers 美國網路號碼登記處 (April, 1997)
  3. RIPC NCC:Réseaux IP Europé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 歐洲IP網絡協調中心 (April, 1992)
  4. LANIC: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網路資訊中心(August, 1999)
  5. AFRINIC:Afric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 非洲網路資訊中心 (November, 2004)
其他參考資源: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3年的最後一天

    這張照片的主角是經歷台灣史上最熱夏天和被紅蜘蛛催殘後又重新長出的傑克林觀音蓮 (Alocasia jacklin),下方還有一些被酷暑折磨後的水晶花燭葉子,因為還有很多綠色的部份可以行光合作用,就留著沒有剪掉。 其實一年的最後一天和每天無異,年輕時瘋過跨年活動,到後來覺得每天醒來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醒來也都是一樣的行程,也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平常心過好每一天最好。因為今年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值得自己記錄下來,所以還是來回顧一下 2023 年好了,把本來想寫成很多篇的東西都濃縮在一篇裡。 身體健康很重要,要遠離負能量的人 在 2023 年初看電視吃核果時咬崩了一顆牙,似乎就開啟我一整年的醫療之旅,牙科、眼科、家醫科,因為中了一次新冠,發燒、全身疼痛的感覺讓人只能躺平,沒想到在年底追打新冠 XBB 疫苗時又發燒到 39 度,全身痛到只能躺著祈求自己趕快睡著,睡著就不痛了。 年中時的手術讓我決定遠離那些造成我身心嚴重受創的人事物,讓睡眠從 3 至 4 個小時增加到 5 到 6個小時,我曾經在某段時間裡一天只睡 2 個小時,這是傷害身體和心理的原因。不要小看睡眠的重要性,沒睡飽也會影響情緒,更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段話:「男人睡 6 個小時,女人睡 7 個小時,蠢人睡 8 個小時。」這句話影響我的程度很大,但我畢竟是個凡人,不是亞歷山大大帝,也不是拿破崙,我很需要睡眠修復身體。 除非自己的心理能量強大,遠離一天到晚帶著負能量的人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遠離那種動不動白頭宮女話當年的人、天天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好,其他人都很爛的人、一天到晚說別人壞話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一定要遠離四處亂傾倒負能量的人。這些人把垃圾丟給聆聽者後,神清氣爽的離開了。不要小看負能量的影響,它會影響一個人總是負面看事情,這些人不懂自尊、自愛和自信,所以藉由傷害別人來突顯自己的美好。 當我挨了刀,躺在病床上嘔吐時驚覺得這些人蠻爛的,他們不花錢就殘害非專業聆聽者,還自以為是受害人,和討厭的紅蜘蛛一樣。 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和紅蜘蛛一樣的人。 植物與害蟲的啟發 我有一些觀葉、塊根植物,但在我休養的 2 個星期裡,它們遇到台灣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而 紅蜘蛛(葉蟎) 也趁著我無暇也無力照顧時,自植物身上吸取養份並不斷繁殖,如同前所述那些不斷散播負能量的人一樣,於是一些處於幼苗階段的...

    2024年的閱讀報告,還有電子閱讀器心得

    與往年一樣,在年底或年初分享自己過往一年的閱讀記錄。較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閱讀的媒介變多了。以往我把 Google Playbook定位在讀工作上的報告PDF,所以打開它的機會只有在讀報告的時候,但今年在平板上用 Google Playbook 上閱讀完 《巴別塔學院》 後,決定之後都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 目前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 除工作用的平板電腦被我拿來閱讀小說外,我原本就有一台MooInk、Kindle,今年多採購一台 Kobo 的Libra Colour,希望開啟彩色電子書的開始。買Kobo的電子閱讀器還有另一個原因,Kobo平台上可以購買英文電子書,有時我希望在車程上讀英文書或讀中文書時,不希望身上有太多電子產品,Kob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在 Kobo 上的第一本英文書是 《WEB 3》 。 所以這些工具的定位是: mooInk:單色,閱讀中文電子書。 Kobo Libra Colour:彩色,閱讀中英文電子書。 平板:用 Google Playbook 閱讀中英文PDF、電子書、電子雜誌,同時有 Readmoo與 Kobo APP。 Kindle:單色,英文電子書,目前已無法使用,但這是當時主管送給大家的禮物,每個人都有一台,開啟我英文電子書的使用經驗,也讓我在去Vanuatu的路上有書可讀。這台對我具紀念意義,所以留著。 但我現在沒有出國開會的機會,也很少去港澳,所以多在通勤時、剪髮時、休息時閱讀電子書。 在使用心得上,每次讀完平板都非常累,PDF的限制也無法在上面做太多記錄,電子書則受限於DRM,所以就算有劃線,也只留下空白。 Kobo的軟體整合做得最好,也可以購買中英文書籍,外出時也不用帶太多機器,如果有 Pocket 的帳號,還可以把網路上的文章存入Pocket,再用Kobo慢慢閱讀。Kobo同時也可以連結 Google Drive、Dropbox,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另外,我很難把Kobo上的畫線分享出來,只能在自己的閱讀器上瀏覽,相較之下,mooInk 的分享機制做得很不錯。 在經過最近一次更新後,mooInk 的網路連線功能好很多,不像以前在休眠後就得重開機連網路。我現在還是會在 Readmoo 上買書,因為它的閱讀獎勵機制對喜歡閱讀的我是有吸引力的,只要點數足夠,就可以再兌...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